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4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塔北地区120口井的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和部分岩心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近2.5万km的二维地震剖面进行地震相分析,认为塔北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6种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最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在英买力、东河塘、跃南、轮古西、哈得逊、草南和觉马1井南地区发育,扇三角洲主要在轮南和草湖地区发育,辫状河主要在马纳1井—马纳3井—英买3井—跃南1井—哈得5井区、英买6井区和塔北地区东南部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主要在群克尔地区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扇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道砂体和塔北地区东部发育的浊积砂体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综合岩石学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探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的沉积特征和物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车排子凸起存在南北双物源体系, 沙一段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在一砂组沉积阶段, 扎依尔山为北部物源区, 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沉积; 中天山及北天山造山带为南部物源区,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二砂组沉积阶段, 中天山供给减弱, 北天山供给加强, 盆地水体加深, 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端分布小型滨浅湖滩坝。南部物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影响, 天山在新生代中新世中期经历强烈的挤压和抬升过程, 造成北天山隆升, 为车排子凸起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3.
黄骅拗陷是勃中三叉裂谷系中的一支裂谷;其有地幔隆起;高热流和火山活动频繁有等特征。拗陷中发育着四套构造地层组合;对应着三个构造层次。裂谷盆地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方向的构造运动程式:(1)前裂谷阶段经受印支运动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燕山早期运动北西—南东向的挤压作用及燕山晚期运动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挤压作用等;(2)裂谷阶段经受两期裂陷作用;为北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的引张作用;(3)压裂谷阶段裂谷萎缩引起的垂向下陷运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了底板柔性和地基弹性的储液罐动力提离摸型,计算了储液罐在动荷作用下的提离历时形状,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结合现有抗拔桩的桩身开裂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单孔复合抗拔桩设计,并介绍其内部构造、承力特征及施工中预补偿张拉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圈闭类型、分布及空间组合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塔北西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这两大类勘探目标;采用“成因分类法”将塔北西部已经发现的圈闭划分为4大类8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分布的主要层位及平面展布特征做了分析。划分了4个圈闭形成期;并分析了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对不同圈闭类型的控制作用。归纳了塔北西部圈闭的空间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7.
振动台的模型实验表明,柔性垫层对自由浮置罐有减震作用;自由浮置罐的底部动应力比锚固罐一般要大,且多波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杭州市某河道开挖为背景,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河道开挖过程中,抗拔桩对抑制下卧隧道群隆起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抗拔桩长度越长,隧道隆起越小,当桩长超过一定长度,其抑制隧道隆起的作用削弱;隧道纵向一定范围内的隆起受抗拔桩的影响,此范围外几乎无影响,且隧道埋深越大,其受影响的范围越小;基坑两侧抗拔桩对抑制隧道隆起作用较小,因此适当减小基坑两侧抗拔桩的长度,形成长短结合的抗拔桩,对于减小隧道隆起,同样效果显著,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价;推导非等长抗拔桩下,隧道抗浮验算公式,计算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野外地质露头考察、无人机扫描、探地雷达探测、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塔北地区走滑断裂地质模式。根据塔北地区不同地层特点,分析多期走滑断裂与不同时期地层组合关系。针对不同的地层岩相背景下的走滑断裂特征,分析对应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为小断距、小位移的走滑断裂识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加里东中晚期,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区域走滑断裂形成,发育X型共轭断裂和单剪切断裂,其中NNE向走滑断裂为左旋,NNW向走滑断裂为右旋;由于挤压应力差异分布,沿主干断裂方向寒武系膏盐岩滑脱面形成线性压扭隆起和平移错断的特点,结合膏盐岩层强地震反射特征,主干断裂可识别性强;中上奥陶统走滑断裂走向与古地貌趋势具有一致性;由于北部表层岩溶暴露期长,研究区形成大量的残丘、暗河、古水系,破坏了浅层断裂特征,而南部斜坡区暴露时间短,岩溶缝洞体主要沿断裂发育,断控岩溶缝洞体与基岩波阻抗存在较大差异,增强了断裂的可识别特征;海西期NNW方向、喜山期NNE方向发育单剪切走滑断裂,主要沿加里东中期断裂继承性发育,碎屑岩地层不整合面断距特征明显,平面上表现为雁列特征,剖面可见负花状构造。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三角洲是在陆相盆地中由季节性河流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现代季节性三角洲主要发育在地形平缓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中,然而在古代沉积记录中季节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研究仍然不够深入。 选取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苏维依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 63 口测录井资料及 215. 52 m 岩心资料,建立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板及岩相类型组合模板,分析总结沉积相平面特征的垂向演化规律,建立研究区整体的沉积模式。 结果表明塔北地区苏维依组发育 4 大类、17小类岩相类型,苏维依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南北两侧不断退积的季节性浅水辫状河三角洲;苏维依上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北侧发育多洪水事件且向后退积的季节性浅水曲流河三角洲。 最后建立了季节性浅水三角洲受可容纳空间、沉积基准面频繁变化和突发性事件等因素影响的剖面及单井沉积模式。 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干旱气候背景下的季节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提供了参考,也可以为岩性圈闭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