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4篇 |
免费 | 372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10篇 |
教育与普及 | 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7篇 |
综合类 | 2714篇 |
自然研究 | 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0篇 |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146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16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青藏高原若尔盖盆地草地沙化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海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84-87
根据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论述了若尔盖盆地沙化草地分布特征,探讨了草地沙化日趋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对青藏高原生态研究、长江、黄河上游沙漠化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基础上,较为详细地总结了四川藏区传统藏文化、传统生活与生产方式在当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几千年来,传统藏文化中的禁忌、倡导、宗教、文化和游牧等对维持藏区生态系统正常的服务功能、保存与永续利用当地生物多样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代市场经济扩张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大力弘扬传统藏文化中积极有效的因素,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保护和永续利用生物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Z211井区为解剖区,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多维互动、直井与水平井结合”的构型解剖方法,表征长6油组湖底扇不同级次的砂体构型。结果表明:湖底扇构型可细分为单一湖底扇、复合朵叶体组合、复合朵叶体、单一朵叶体及其内部增生体共5个级次;单一湖底扇由多期复合朵叶体组合垂向叠置而成,复合朵叶体组合由多期复合朵叶体侧向组合而成,复合朵叶体由具有统一供给水道的多个单一朵叶体补偿叠置而成;单一朵叶体叠置样式和定量规模与短期基准面旋回有关;基准面低位时期,单一朵叶体连片补偿叠置沉积,规模更大,形态呈饱满的“纺锤状”;基准面高位时期,单一朵叶体孤立式沉积或部分补偿叠置沉积,规模更小,形态呈欠饱满的“窄带状”;基于构型解剖结果,建立指状朵叶与扇状朵叶2种湖底扇三维构型模式。研究成果对丰富湖相重力流沉积构型理论及油田下一步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复杂的盐构造活动对深水重力流的沉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并控制着油气聚集成藏,探讨盐构造发育与深水重力流沉积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区取得深水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下刚果-刚果扇盆地A区块丰富的测井、地震资料并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方法,揭示A区块中新统盐构造活动背景重力流沉积过程和特征,可为区内深水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盐构造活动所致微盆内,重力流流体早期发生充填—溢出,晚期发生过路—侵蚀,其“富砂”区域与溢出点位置密切相关;盐构造与重力流水道在不同沉积时期表现为不同的交互作用关系,分别为转向、限定、截阻、迁移、侵蚀、隆升和截断作用;重力流流向和微盆轴向交角的大小对朵叶体在微盆内的展布形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当交角较大或近于垂直时,朵叶体倾向于呈条带状在盐墙一侧发育;当交角较小或近乎平行时,朵叶体趋于扇形。 相似文献
7.
充分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以及录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重新建立文昌组三级层序格架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白云凹陷东部文昌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初始裂陷期(WCSQ1)、拆离裂陷早期(WCSQ2,WCSQ3)、拆离裂陷晚期(WCSQ4,WCSQ5)3个构造演化阶段;初始裂陷期为多个孤立的箕状半地堑,以发育缓坡轴向物源辫状河三角洲、陡坡近源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特征;拆离裂陷早期断裂活动强烈,湖盆迅速扩张,半深湖—深湖局限发育,沉积中心北移,北部番禺低隆起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拆离裂陷晚期断裂活动减弱,湖盆逐渐萎缩,沉积中心稳定在白云凹陷中部,主要发育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滨浅湖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砂体是白云凹陷东部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8.
张建伟;刘倩;杨梦迪;姚少莹;翟蕴芝;吕佳璐;王钰贺;刘洪妍;杨紫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38(3):282-288
基于2008—2018年的专利数据与“三废”排放量,利用空间分析和耦合协调研究等方法,在对黄河流域污染物和创新发展现状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流域内省会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地区,其失调程度较低,其周边地区受辐射带动作用,失调程度有所下降;(2)黄河流域各地市创新与污染失调程度在时间尺度上呈现由高到低发展态势;(3)黄河流域创新与污染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但在后期其耦合度均有提升,发展态势良好;(4)黄河流域总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多呈低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度相对较高地区多集中于各省份省会及其周边城市。 相似文献
9.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资源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娘子关泉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娘子关泉流量变化规律 ,运用灰色系统 GM( 1 ,1 )模型预测其发展趋势 ,为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并且对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论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关系的前提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应用实例表明:建立的模型与其他模糊综合评价和属性识别方法相比,评价结果更合理可行和可靠。对汉中盆地来说,城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低级,其他5个区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中级偏低,其中又以南郑为最高,勉县为最低。在研究的7项评价指标中,水资源利用率对可持续利用程度的影响最大,灌溉率的影响次之,生态环境用水率的影响最小,从而为提高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表3,参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