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6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B3中,靛蓝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styAB上游存在一个二元调控系统StyS-StyR。StyS蛋白属于激酶家族,是磷酸化信号转导的重要媒介,但激酶StyS的自磷酸化传导机制对靛蓝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尚未探明,因此,研究以Pseudomonas putida B3中激酶蛋白StyS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两个磷酸化结合位点,构建了磷酸化位点突变株。通过分析野生菌株P. putida B3、styS基因缺失菌株P. putida B3-ΔstyS、styS基因回补菌株P. putida B3-ΔstyS-8和磷酸化位点突变株P. putida B3-ΔstyS-1之间的靛蓝产量及酶活发现,P. putida B3产量为10.14mg/L,P. putida B3-ΔstyS-8产量为3.63mg/L,磷酸化位点突变菌株无激酶活性且失去了产生靛蓝的能力。结果表明,StyS自磷酸化作用在靛蓝发酵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靛蓝生物合成途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调查了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同一时间段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使用频度,分析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耐药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曲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增长明显(P<0.05),头孢吡肟、大环内酯类AUD下降明显(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喹诺酮类、单环β内酰胺类AUD无显著变化(P>0.05);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AUD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正相关(r=0.523、0.605,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环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代头孢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无关(r=0.012~0.136,P>0.05).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控制较好,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关.临床应重视对抗生素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从水产养殖生物絮团中分离出一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L3,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影响因子及其脱氮性能。对菌株L3进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此株菌为假单胞菌。研究表明,菌株L3生长的最佳pH为6~8,最佳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宜碳源为丁二酸钠,最佳C/N为10~15,且菌株能耐受高浓度氨氮负荷。通过研究菌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发现,菌株优先利用氨氮进行异养硝化并具有良好的好氧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缓慢杀线实验、偏好性实验和共培养毒性实验分析了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对荧光假单胞菌P13(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13)和解淀粉芽孢杆菌S3-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3-1)传播的可能性.通过显微观察与平板稀释涂布对秀丽线虫细菌携带作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细菌—线虫—植物三者交互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结果发现,P13和S3-1对秀丽线虫的慢性致死率分别为12.12%和3.00%,每10 s身体弯曲次数分别为4.68和4.33.相对于尿嘧啶缺陷型大肠杆菌(OP50),线虫对P13和S3-1选择系数分别为0.13和0.52,P13、S3-1携带菌量分别为(4.02×103±47)和(9.67×102±22)CFU/条.携细菌线虫将细菌定向传播至植物根际,细菌定殖菌量为105CFU,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PA),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情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分离的18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分布;通过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进行抗菌谱分型;再采用PAPD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自ICU、烧伤科、呼吸内科等。从痰液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占58.9%,其次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9%、中段尿16.7%,其它类型标本占5.5%。抗菌谱分型分为5型。18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RAPD分型共得178株,分型率98.9%(178/180),分为9种类型:Ⅰ~Ⅸ。结论RAPD分型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分型率较高;同一抗菌谱型的基因型可能不同,同一基因型的抗菌谱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
Mobile genomic islands (GIs) can be excised from the chromosome, then form a circular intermediate and be reintegrated into the chromosome by the GI internal integrase. Some mobile GIs can also be transferred into a new receptor cell by transformation, conjugation, or transduction. The action sites of the integrase are usually flanked direct repeats (DRs) of the GIs.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the flanking sequences is a precondi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mobility of the GI. Mobile GI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ransfer RNAs (tRNAs).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lanking sequences and tRNA sequences, the flanking sequences of 11 putative mobile GI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 P. aeruginosa PA14, P. fluorescens Pf-5 and P. fluorescens Pf0-1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11 GIs, Pf0-1GI-1 is responsible for benzoate degradation. PAO1GI-1, Pf5GI-2, Pf5GI-3, and Pf5GI-4 were confirmed experimentally to be excised from a chromosome to form a circular intermediate. The action sites of the integrases are these GIs direct repeats. Due to distinct DRs, cutting sites for the internal integrase of PAO1GI-1, Pf5GI-2, Pf5GI-3 and Pf5GI-4 were determined outside the T-loop of the tRNAGly gene, outside the anticodon loop of the tRNASer gene and tRNALys gene, and at the asymmetric 3′-end of the tRNALeu gene, respectively. PAO1GI-1 and other mobile GIs may be transferred into many different strains that belong to different phyla because of the clear flanking sequences. This study describes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tion sites of the integrases, assesses the mobility of GIs, and can help design and transfer mobile GIs to candidate strains.  相似文献   
7.
从国内各地采取土样分离筛选产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新菌株,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筛选到的新菌株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CS-2.来自Pseudomonas aeruginosa CS-2的粗脂肪酶液在乙腈中酶活提高,在苯、氯仿、正己烷、石油醚和异辛烷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对硝基苯酚降解菌Pseudomonas sp.HY1的分离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驯化富集,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降解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的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HY1.在有氧,pH7和30℃条件下,该菌能利用PNP为碳源和能源生长并将中等浓度(100mg/L)的PNP快速彻底的降解,高浓度(300mg/L)PNP条件下未检测到菌的生长和降解活性.该菌在15~40℃和pH值5~10的条件下具有降解PNP活性,其中碱性条件(pH8~10)和30℃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一株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中D—海因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菌体经超声波处理后,上清液首先用热变性作为纯化的第一步,后经硫酸铵沉淀和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Phenyl-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Superose12凝胶排阻层析等步骤,从Pseudomonas2262菌体中获得电泳纯的海因酶,酶活力回收15.6%,比活为18.37U/mg,提纯倍数为59.3。  相似文献   
10.
从武夷山的一枯枝上分离得到了一株稀有软骨霉状菌,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该株黏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只有在与一种未知的细菌共培养的状态下才能长出典型的子实体并保持菌种的活力.然而要从共培养的菌落中纯化这株黏细菌,使用常规的黏细菌纯化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伴生细菌进行16SrDNA菌种鉴定,再根据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