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拖三变频空调系统建模方法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武  蔡振雄  周兴禧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0):2123-2127
一拖多变频空调系统由于各蒸发器状态参数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系统的控制特性相当复杂,也增加了对系统进行动态建模的难度。为此,本文以一拖三系统为例,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起系统的动态热力学模型;同时提出了系统中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策略,引入了吸气压力控制和以电子膨胀阀直接控制室温的思路;制定了带有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方法;利用系统热力学模型对控制策略和方法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田井下抽油泵吸入口附近套管腐蚀穿孔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油田的稳产。为研究其腐蚀机制,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种井下抽油泵吸入口附近动态腐蚀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单柱塞泵和与现场一致的油套管柱结构,真实模拟了抽油泵间歇性的生产方式以及泵吸入口附近流体的流动状态,实现了不同温度、CO2分压、流速等条件下腐蚀速率的测定及腐蚀行为的研究,可为套管选材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抽油泵吸入口附近腐蚀介质的流速流态是造成该处套漏的主控因素,并以CO2局部腐蚀为主,与现场套损状况一致。  相似文献   
3.
控制和减小丁坝下游回流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流动边界出现凸出障碍物会引起边界层分离,导致回流发展、流态恶化、泥沙淤积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在50cm宽的水槽中进行了系列实验,用丁坝模拟凸出障碍物,采用吸、喷水方法。这样可以改变障碍物周围的水流流态,缩小其尾流回流范围,大幅度减少回流淤积,效果十分明显。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吸、喷流量大小与回流尺度减小和回流淤积减少的关系式。研究结果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极限平衡条分法是目前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而其中通用条分法(GLE法)理论最完善、条件最宽松.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和土压力受基质吸力的影响变化很大,因此在应用GLE法时,基质吸力的作用不可忽视. 基于此,对GLE法做了如下改进:① 土体的抗剪强度采用扩展后的Mohr-Comlonb强度准则;② 土条条间力函数采用类似于土体强度准则的一个常数关系. 通过算例分析可知,改进后的GLE法所求得的安全系数大于改进之前的,说明GLE法低估了土坡的抗滑力,进一步说明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拟原料,在实验室内的脉动烧结装置上,进行脉动气流烧结试验,探讨脉动气流的频率变化和抽风负压等因素对烧结过程的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脉动气流频率分别为1,15,3Hz时,烧结速率提高了218%,636%和783%·当脉动气流频率大于4Hz或抽风负压较高时,脉动频率的变化对烧结速度的强化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各种概念分歧,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非饱和土的广义吸力模型.该模型理论突出了土的微结构效应,将微结构状态和含水量状态结合起来研究非饱和土的吸力和有效应力,认为广义吸力由土体微结构和含水状态惟一确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管道纺纱装置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在原管道纺纱装置的基础上,将吸风装置绕输纤管道的轴线旋转180°的新方案。以这个设计方案为基础,对其主要的结构参数和主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求得了最佳结构参数和最佳工艺参数。再根据最佳结构参数制造有关零件,装在管道纺纱单头试验机上,以求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工艺务件,实际纺制28tex 纯棉纱。这个新装置不仅能稳定地纺纱,而且其成纱的缕纱强力与优化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穴盘育苗气吸式精量排种器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穴盘育苗的新型气吸式精量播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其吸种理论进行分析,得出了种子在吸孔气流作用下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学模型基本吻合,得出了吸种高度随气室内真空度的变化以及在一定真空度下吸种高度随着吸嘴直径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多层土边坡内入渗雨水方向演变规律,建立均质和多层土质边坡模型,依据VG模型的多土层边坡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控制方程,结合饱和区成形,研究了入渗雨水方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水流方向与有效应力的联系.分析表明:水平方向的基质吸力差决定了水流方向,基质吸力沿水平方向的变化率决定了水流水平方向增速;饱和区成形是垂直流产生的必要条件;降雨停止坡面浅层0~1.3m内迅速产生下坡向水流,深层下坡向水流产生滞后;渗透性差异大的土层交界面上极易产生剧烈的水平渗流;上坡向水流的产生伴随着有效应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液膜空化及质量守恒边界条件,构建了轴面微菱形织构油封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膜压分布和微菱形孔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微菱形孔所引起的动压效应可使膜压场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密封可靠性、润滑特性和泵汲效应;通过改变结构可控制泵吸方向、稳定液膜和减小摩擦。为提高稳定性和泵汲效应,并降低泄漏和磨损,选用半轴比γ=0.4~0.6、孔深h1=1.5~4.5μm和微孔旋转角α=40°~50°轴面微菱形孔织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