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7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完全免费 | 488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4570篇 |
出版年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246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301篇 |
2010年 | 240篇 |
2009年 | 299篇 |
2008年 | 300篇 |
2007年 | 394篇 |
2006年 | 373篇 |
2005年 | 300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281篇 |
2002年 | 179篇 |
2001年 | 182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构动力方程的精细时程积分法 总被引:270,自引:7,他引:263
钟万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34(2):131-136
对线性定常结构动力系统提供了精细时程积分法。它的解在积分点处,在数值上逼近于精确解的数值结果。数值例题验证了方法高度精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9,自引:6,他引:113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2):592-603
综述了中国红树林研究简史,并以作者带领的厦门大学红树林科技研研究组40多年来,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种类界定,物质流,能量流,分了生态学研究和经济利用及其在红树林引种育苗,生态恢复工程上的成果为主,并综合了部分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地壳增长与Nd同位素模式年龄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中国东南变质基底岩石及各时代花岗岩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以横向增生方式形成,显生宙表现为局部的垂向增生.太古代时形成若干规模有限的陆核,地壳增长的主要时期为1.8~2.2Ga,1.5~1.8Ga期间的地壳增长主要发生在赣东北、皖南和浙东、闽东地区.晋宁期和古生代花岗岩主要由同一地区变质基底岩石重熔形成的,没有明显的幔源物质加入.但从赣东北到粤西存在一条北东向的低Nd模式年龄花岗岩带,其成因可能与加里东期裂陷槽有关.中生代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比同一地区基底岩石和前中生代花岗岩的低,反映普遍的壳幔相互作用和陆壳的增长.在此背景上,闽浙沿海有一低Nd模式年龄花岗岩区,内陆存在数条北东向分布的低Nd模式年龄花岗岩带,表明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和地壳的增生.幔源物质的加入可能与这些地区中生代地壳拉张减薄作用有关,而这种地壳的拉张减薄及地幔物质上涌对华南地区一些重要的金属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NECT上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中国东北样带(NECT)内的农牧交错区选择典型样点作为研究单元,经分析得出该区域属样带上近年来耕地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影响耕地变化的自然气侯因素和人口、社会经济因素等分别进行相关分析,进而得出该区域近年来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初步结论为:人口是农牧交错区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的驱动力,次之为经济发展,再次为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热带,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cordata(Burm.f.) 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而非190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并于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20世纪50--60年代,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80年代末到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入境游客旅游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根据旅游市场调查结果,结合近些年国家旅游局海外旅游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的基本原理、心理学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入境游客对我国的旅游资源偏好、旅游路线选择、旅游城市喜爱、旅游交通选择、旅游住宿偏爱的选择行为规律。分析结果如下:旅游产品依据差异性模式选择,一方面受古老深邃的中国化吸引,陶醉于我国的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则受秀美多姿、类型多样的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影响,青睐于山水风光型旅游资源。旅游路线选择按照形象导向模式进行,受旅游宣传促销影响很大。传统的京-沪-穗、京-沪-深(圳)、京-西(安)-沪、京-桂(林)-沪等旅游金三角至今还是构成我国入境旅游流的主体框架。旅游城市选择则遵循趋大趋特模式,即偏好大城市和具有特色的旅游城市,前如京、沪、穗,后如西、桂、昆(明)等。旅游交通工具依照便捷舒适的原则选择。旅游住宿依照安全、舒适、卫生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7.
Re-Os isotopes and PGE geochemistry of black shales and intercalated Ni-Mo polymetallic sulfide bed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South China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JIANG Shaoyong* YANG Jinghong LING Hongfei FENG Hongzhen CHEN Yongquan CHEN Jianhua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2003,13(10)
The paleo oceanenvironmentalchangeduringthePrecambrian Cambriantransitionisakeyissuere latedtothecausesforanexplosiveradiationofdiffer entmetazoanphyladuringtheEarlyCambrianera .Thechemicalandisotopiccompositionsofmarinesed iments (carbonates ,phosphorites ,siliceousrocks ,andblackshales)recordthechangingcompositionandphysicalconditionsoftheseawaterinwhichtheserocksaccumulated .Organiccarbon richblackshalesfrommarineenvironmentsarecommonlyenrichedinanumberoftraceelementssuchasNi,Mo ,V ,Co ,…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湖相浊流沉积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B1)、块状砂岩(B2)、近基浊积岩(C)、无基浊积岩(D)、不规则互层的砂泥岩(E)、滑塌褶皱层(F)及页岩、硅质岩(G)等岩相。同时,归纳出内扇、中扇及外扇相结合,论述了湖泊相浊流沉积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部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与资源区位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了一个旅游市场竞争态的模型。据此将我国西部12个省区入境旅游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广西、四川为“明星”市场;云南、陕西、内蒙古为“金牛”市场;重庆、甘肃、青海、宁夏为“幼童”市场;新疆、贵州、西藏为“瘦狗”市场,并深入分析了各市场在参与入境旅游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同时,又着重从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两个方面对其竞争态的形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入境旅游市场占有率与资源丰度、区位指数呈十分显的直线相关关系。这为西部各省区入境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对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人均GDP的格局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完善的ESDA方法,包括MoranⅠ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揭示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以有效地认识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空间联系的结构,认识其内在规律性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