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4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578篇
系统科学   107篇
丛书文集   290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37篇
综合类   982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695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3AlC2-reinforced Ag-based composites, which are used as sliding current collectors,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electrode materials, exhibit remarkable performances. However,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s between Ag and Ti3AlC2 significantly degrade the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To diminish these interfacial reactions, we fabricated carbon-coated Ti3AlC2 particles (C@Ti3AlC2) as reinforcement and prepared Ag–10wt%C@Ti3AlC2 composites with carbon-layer thicknesses ranging from 50–200 nm. Compared with the uncoated Ag–Ti3AlC2 composite, Ag–C@Ti3AlC2 was found to have a better distribution of Ti3AlC2 particles. With increases in the carbon-layer thickness, the Vickers hardness value and relative density of Ag–C@Ti3AlC2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a carbon-layer thickness of 150 nm, we obtained the lowest resistivity of Ag–C@Ti3AlC2 of 29.4 135.5×10?9 Ω·m, which is half that of Ag–Ti3AlC2 (66.7 × 10?9 Ω·m).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g–C@Ti3AlC2 reached a maximum value of 135.5 W·m?1·K?1 with a 200-nm carbon coating (~1.8 times that of Ag–Ti3AlC2).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rbon-coating method is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g–C@Ti3AlC2 composites.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家在一个时期内的科技投入的方向和强度最能反映出国家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本研究提出构建基于科技投入和核心技术的政策要素知识图谱,意欲分析得出各国科技发展方向及趋势的情报,从而支撑科技发展布局与趋势研判.本研究总结了情报监测的科技政策文本中支撑情报分析的关键要素,提出了基于政策要素的知识图谱模型,探索了智能计算的政策分析方法.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近年科技投入的优先领域、技术、资助项目、资助强度等相关知识的信息抽取和内容分析,形成了基于领域的政策知识图谱,并利用两个实例演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情报检索与分析效果.本技术对情报分析人员、决策人员审视宏观科技布局和前瞻科技发展方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为原料,以水为溶剂采用超分子自组装法制备三维互联框架形貌的3D g-C3N4(DCN)。以次磷酸钠和硫酸镍作为磷源和镍源,采用原位光沉积法在3D g-C3N4上沉积NixP,制备了3D g-C3N4/NixP复合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D g-C3N4/NixP复合光催化剂上均匀负载着直径几十纳米的NixP颗粒并且NixP表现为无定形结构;与体相g-C3N4(BCN)和3D g-C3N4相比,复合光催化剂有着更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以三乙醇胺为牺牲剂,在波长λ≥420 nm的可见光下进行产氢试验,研究了3D g-C3N4/NixP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光沉积20 min得到的3D g-C3N4/NixP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产氢速率可达1 720 μmol/(g·h),远远大于纯DCN(7 μmol/(g·h))和光沉积20 min得到的BCN/NixP复合光催化剂(15 μmol/(g·h)),并且在经历5个光催化循环产氢测试后其循环性能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填丝焊(laser wire filler welding,LFW)、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焊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melt inert-gas,MIG)焊方法对6005A-T6铝合金板材进行焊接,研究不同焊接方法得到的焊接件的接头处、焊缝区、热影响区的抗晶间腐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晶间腐蚀环境下,LFW接头处较CMT焊、MIG焊接头处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强;CMT焊焊缝区较MIG焊焊缝区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强,但热影响区抗晶间腐蚀的能力相反;3种接头各自热影响区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均弱于各自焊接接头处和焊缝区的抗晶间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切削过程中切削参数选取优化问题,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切削2A12铝合金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方法分析切削参数和刀具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并进行铣削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在17%以内,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用性.为高速铣削铝合金工件过程中,选择合理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一种多边形结构的Co Cu二元合金纳米颗粒,研究了其析氧性能及调控机理.S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在电沉积过程中合金化程度较高且Co和Cu之间的合金化作用明显.组分调控结果表明,Co含量与析氧活性的作用呈非线性规律,70%的Co含量为最佳配比.在0.1 mol/L KOH溶液中,Co7Cu3二元合金纳米催化剂具有极高的析氧活性,其析氧过电位为379.5 mV,Tafel斜率为278 mV/dec,活性电流密度高达55.6 A/g.同时,在0.8 VSCE的恒定电位下,该催化剂稳定持续工作40000 s后,其活性衰减率为10%,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对 SiCp(0.5CNT)/7075Al 铝基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以及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 针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两个力学性能进行了特征重要性分析, 构建了包含 8 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集成框架, 自动进行模型的参数调优和最优模型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材料逆向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 在 470 ${^\circ}$C 固溶 40 min, 120${^\circ}$C 时效 15 h 的热处理工艺下, SiCp(0.5CNT)/7075Al-1.0Mg 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预测值为 617.48 MPa 和 2.98%, 实验值为 647.0 MPa 和 3.31%, 两项物理性能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 MAPE)较小, 依次为 4.56% 和 9.97%. 这说明本数据驱动方法对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优化和性能提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侧钻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油藏剩余油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磨铣钢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存在下入摩阻大、磨铣耗时长导致开窗失败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多材质复合管柱的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工艺,结合中国西北油田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井况,首先,提出了基于“铝合金+碳钢”的多材质复合管柱组合及设计方法;其次,开展了基于管柱实物屈曲实验数据的管柱临界屈曲载荷计算模型适用性评价,并优选出了适合于“铝合金+碳钢”多材质复合管柱的屈曲临界载荷计算模型;最后,研究了综合考虑管柱扭矩、摩阻、刚性、井眼条件、管柱强度及材质的多材质复合管柱下入性分析方法,并利用下入性分析软件对西北油田顺北X1井、X2井、X3井、X4井复合管柱进行了下入可行性评价。该方法在X1井和X2井得到成功应用,进一步论证了该工艺现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的复合管柱设计和下入可行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Mg–Sn–Y alloys with different Sn contents (wt%) were assessed as anode candidates for Mg-air batter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tructure (including the second phase, grain size, and texture) and discharge properties of the Mg–Sn–Y alloys was examined using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and galvanostatic discharge tests. The Mg–0.7Sn–1.4Y alloy had a high steady dis-charge voltage of 1.5225 V and a high anodic efficiency of 46.6% at 2.5 mA·cm?2. These good properties were related to its microstructure:small grain size of 3.8 μm,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small second phase particles of 0.6 μm, and a high content (vol%) of (11(2)0)/(10(1)0) orient-ated grains. The scanning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 (SKPFM) indicated that the Sn3Y5 and MgSnY phases were effective cathodes caus-ing micro-galvanic corrosion which promoted the dissolution of Mg matrix during the discharge process.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目标跟踪中因目标遮挡而导致跟踪过程中身份交换频繁的问题, 提出一种行人多目标跟踪算法. 该算法首先使用YOLOv4作为检测器, 检测出目标并确定检测框坐标, 利用扩展Kalman滤波器对轨迹进行预测; 然后用匈牙利算法作为数据关联模块, 采用级联匹配方法将扩展Kalman滤波预测的检测框与目标检测的检测框进行匹配, 并将发生遮挡的目标加入轨迹异常修正算法; 最后在数据集MOT16的测试集上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取得了56.5%的跟踪准确度, 且对遮挡现象效果良好, 有效改进了对目标遮挡身份频繁切换以及遮挡引起的目标丢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