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7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222篇
教育与普及   3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08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974篇
  2010年   1063篇
  2009年   1187篇
  2008年   1203篇
  2007年   1121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默勒的幻觉主义理论是现象意识分析中一种不同的声音。其幻觉主义理论认为:现象意识是一个幻觉;可基于相似性理论来解释现象意识的机制,指出现象意识就是外部物理性质经模块处理的结果,其处理过程遵循表象原则、接受喜好原则、配置原则和个例化原则;现象意识的幻觉元是解释现象意识为何强烈的问题。幻觉主义理论为现象意识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也存在着如特殊心理模块等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2.
性审美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其发生发展都会受到审美心理结构及其内在动力的影响。研究大学生性审美心理结构及内其内在动力的特点,能使大学生性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及超越性。性审美心理结构由性审美心理倾向、性审美认知、性审美情感构成,其中性审美需要是性审美活动的内在的动力,对人的性审美活动起着决定作用。在身体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性审美动力表现出追求视觉快感、性别美塑造及追求审美自由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选择反转是交通行为中的一种悖论现象,未能通过实验的谨慎误差控制得到良好解释.本研究从决策心理学的角度,基于齐当别理论建立起选择支属性的判断维度体系,在确定、不确定以及风险条件下进行了3种公交出行决策场景的心理实验.实验结果中匹配任务的效应分析说明,齐当别理论的侦测性占优原则可对出行方式选择进行解释;选择一致性的重测信度分析说明,出行者对交通方式属性维度的判断是可变过程;选择和匹配一致性分析说明,选择变异随匹配任务中的维度判断的改变而产生.总体上,3组实验选择反转的变化特征趋势符合实验设计框架,齐当别模型的解释在3组实验中均表现出显著一致性,能够对出行方式的选择反转进行预测和解释,即当出行者采取不同的齐同策略时,重复选择中令人费解的反转悖论现象便会出现.  相似文献   
4.
心理需求是行为的动力源,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对生存发展、集体归属、尊重认同、价值实现等具有比较强烈的需求。文章在分析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书库是一个图书馆的中心,高质量的书库管理工作直接决定了整个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针对图书馆书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书库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使书库能更高效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正>大数据是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大数据在政府、公共事业、商业领域的价值日益凸显,成功案例层出不穷.真实、准确、及时的大数据样本也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拓宽和加深了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心理学研究的预测力和控制力.我国已有不少学者投身大数据的洪流,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研究员创建了"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并基于大数据开发了"国人心理地图"、蔡华俭研究员创建了"云端心理  相似文献   
7.
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让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不过,这个伟大发明却逐渐成了健康的头号公敌。有研究称,每天看3小时电视,早亡风险就会加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对电视展开声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证明,电视正在摧毁人们的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相似文献   
8.
博奇(Tyler Burge)对于内容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观念提出许多重要的看法。他主张心理内容部分是由思想者之外的社会环境与物理性质所决定,认为外在论与自我知识观念两者是完全兼容的。该观点遭到很多哲学家的质疑,博奇对各种质疑进行了回应,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有效的辩护。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5,(1):46-47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提出了经典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心理冲突.能否顺利度过这8道坎,关乎一辈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5,(3):46-47
<正>通常,我们说一个人不爱说话,常与性格内向有关,又或者更严重的说,这个人可能有自闭症。可再想一想,又不尽然,特别是网络流行的今天,"不爱说话"这个现象也是更为普遍的。那么,说话时干什么的呢?它是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情感的,是完成内心思维意识化的一个工具,也是完成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手段。而不爱说话的人,难道就是不需要表达?没有内心想法、感受和情感的吗?当然不是,说话作为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