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石珊瑚中的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对全球气候变暖胁迫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同,但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选择北部湾涠洲岛的一种属于块状珊瑚的海孔角蜂巢珊瑚(Favites halicora)和一种属于枝状珊瑚的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 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高温胁迫下(26~34℃) 2种珊瑚共生细菌群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共生细菌多样性具有差异性,A.cytherea共生细菌的多样性随着温度上升变化显著,Shannon指数由2.20变为4.05,而F.halicora变化幅度较小,在2.69~3.19波动;主导细菌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F.halicora占主导地位的共生细菌为Proteobacteria (29%~73%)、Cyanobacteria (7%~63%)和Bacteroidetes(3%~13%),而A. cytherea为Proteobacteria (49%~90%)、Cyanobacteria (1%~16%)、Bacteroidetes (3%~16%)、Firmicutes (1%~6%)和一个未分类的细菌门unclassified_k_norank(0.6%~21.0%);升温胁迫时,主导细菌的丰度变化存在差别,Bacteroidetes在F.halicora中显著降低,而在A.cytherea中显著升高,unclassified_k_norank在A.cytherea中也显著升高;随着温度升高,2种珊瑚共生细菌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珊瑚中出现潜在致病菌Vibrio的温度不同,F.halicora在34℃胁迫时出现,A.cytherea在30℃和34℃胁迫时均出现。根据上述结果推测,珊瑚共生细菌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块状珊瑚比枝状珊瑚更耐受高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黄芪,苦参,狼毒提取物为阳性对照对紫茎泽兰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比较.并利用液液萃取、色谱法对紫荆泽兰醇提物进行分离精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醇提物具有明显抑菌效果,且效果优于狼毒提取物和黄芪提取物;对紫茎泽兰醇提物进行分离精制及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其乙酸乙酯萃取物柱层析组分SF4-2抑菌活性最强,能显著抑制沙门氏菌, 蜡样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 可用于食源性抗菌制剂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作者对1999年1月-12月住进柱院的患者的痰、尿、分泌物中分离出的铜绿单胞菌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菌是引起在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应此起有关方面,特辊是医院和医务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阪岐肠杆菌在兰州市企业预包装食品中的分布状况,随机抽取兰州市预包装食品305份,其中肉制品90份、乳制品90份、豆制品75份、速冻米面50份,采用GB4789的方法进行增菌,分离,鉴定。结果,检出食源性致病菌菌株6份,检出率为1.96%。每种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是:肉制品4.44%,乳制品1.11%,豆制品1.33%,速冻米面0%,其中,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为1.3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0.66%,而阪崎肠杆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研究表明,兰州市预包装食品致病菌污染率较低,总体状况良好,肉制品和乳制品为其主要污染种类。  相似文献   
6.
以自行改良研制的肠道致病菌选择性平板(GX平板)与沿用的SS,HE2种平板对124份猴便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志架氏菌分离效果的考核对比观察。3种平权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6%,21.8%,24.0%,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三者无显著性差异(N’=2,x=2.7262,P〉0.09)。可见,以12烷基硫酸钠代替昂贵的胆盐,使GX平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生长良好、成本低廉等优点。G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疾病对人们健康安全产生威胁,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是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环节。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耗时长且操作繁琐,检测结果和控制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安全快速检测的需求。采用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合理有效的检测,建立方便快捷的食源性快速检测技术,对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信息集束     
《天津科技》2004,31(1):13-14
  相似文献   
9.
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的基因突变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分析其外排泵的作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合血清组对耐药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株耐药菌株中gyrA、gyrB、parC与parE的QRDR均未发生氨基酸突变,且未检测到PMQR相关基因;而7株fepR基因发现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外排泵基因lde在耐药LM中皆有检出,78.1%(25/32)LM加入利血平后MIC值降低至原MIC的1/2以下,lde可能是导致LM对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血清组分析发现32株耐药菌株分属血清组I.1、I.2、II.1、II.2和III,MLST共分为10种ST型,其中ST87、ST9和ST8为优势株,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lde是LM产生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但LM潜在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同时其潜在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常见致病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了13种抗菌药物对7株中华鳖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从河南郑州的患病中华鳖体内分离的菌株较湖北武汉、湖北咸宁的病鳖体内分离的菌株对各类药物的敏感性强,而从武汉和咸宁产地的病鳖体内分离的菌株其对各类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推测滥用药物和用药方法不当是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