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北京师范大学2×1.7 MeV串列加速器提供的质子束,采用相对测量方法测量了0.4~2.6 MeV宽能区质子在轻核Al上160°背散射截面.结果表明,对于质子在轻核Al上的散射截面,可用卢瑟福散射截面公式计算的最大入射质子能量是1.5 MeV,质子能量大于该值时,出现连续的非卢瑟福散射共振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得到了成像质量图、针状铁素体晶粒取向差角度分布柱状图,表明取向差角度分布出现两个峰值,一个出现在针状铁素体晶粒间的取向差在0~5°范围内,另一个出现在针状铁素体与其邻近的马氏体/贝氏体晶粒的取向差在50°~60°范围内.可以推测这些针状铁素体晶粒可能是从同一个奥氏体晶粒上生长演变形成的,但也可能是针状铁素体晶粒在生长后期合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异步冷轧纯铁回复与再结晶的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异步轧制工艺成功制取等轴状超细晶纯铁,通过DSC曲线确定其退火工艺,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测超细晶工业纯铁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形貌和晶粒尺寸,研究其回复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400℃时,材料开始发生回复,再结晶形核开始,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再结晶程度加深.当退火温度达600℃时,再结晶过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条件下对一种含蜡原油的声背散射进行了测量,用小波变换技术降低信号噪声,提高了信噪比。声背散射现象的出现是原油中蜡晶析出的直接标志,用声背散射信号反蜡晶析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晶粒取向和物相组成的电子背散射衍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9附近所进行的初步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表明,2H马氏体的基面由母相的一个{220}p面转变而来,一个自协作马氏体片群内的A、B、C、D4个变体由母相的不同的{110}p面转变而来。用EBSD技术可测出它们之间的取向关系。EBSD技术所提供的结构信息与X射线能谱分析提供的化学成分信息相结合使微区物相鉴定的结果更为可靠。发现Al62.5cU25F12.5合金的铸  相似文献   
7.
选择不同的靶温进行高能大剂量氧离子注入,并进行了高温退火。利用离子背散射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掠角 x 射线衍射分析样片,发现:低温下注入能产生非晶层,退火后有多晶硅生成。提高靶温能有效地减小损伤,特别是440℃注入的样片经过退火表面硅层很接近未注入硅片。  相似文献   
8.
作者使用^241Amα标准源与卢瑟福背散射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的2.5MeV静电加速器进行了能量刻度,并利用卢瑟福背散射方法测量了一系列A1衬底金属薄靶的厚度,所测结果与称重法进行了比较,作者将卢瑟福背散射方法所测厚度值运用到电子碰撞引起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的测量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一种含蜡原油的声背散射进行了测量,用小波变换技术降低信号噪声,提高了信噪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声背散射信号与原油中蜡晶析出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蜡晶浓度线性增加。声背散射现象的出现是原油中蜡晶析出的直接标志,用声背散射信号反映蜡晶析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用两种方法测量了几种金属薄膜的密度.介绍了应用卢瑟福背散射(RBS)技术结合台阶仪测厚来测量薄膜密度的测量方法,并将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两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