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有关祥瑞及灵异之类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借祥瑞文化维护自身统治的治国策略,也表明了尚奇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相似文献   
2.
章顺利 《科技信息》2010,(33):118-118,95
“梅村体”长篇叙事诗是对叙事诗近体诗化的大胆尝试,体现在变平铺直叙的篇章结构为跳跃性的倒叙式结构;用深刻的内涵来联接跳跃的片段,以体现诗歌的含蓄和蕴藉;把普遍性的用典引入长篇叙事诗中,增加了叙事诗婉转含蓄典雅的因素。因而,他将长篇叙事诗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考察《乐章集》,我们发现其各类题材用典的频率都较高,特别是都市题材的词作用典频率更高。柳永作为第一个专职词人,因其在创作时大量运用典故,使词具有了"诗化"、"雅化"倾向,使"词"逐渐被文人认可而登上"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4.
《论语》对朝鲜古代汉诗的影响很大,其中的诸多名言警句、经典情境被朝鲜诗人大量引用。这些《论语》典故很好地提升了朝鲜汉诗的表达效果,使其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皆有可观之处。这种文化现象是《论语》在古代朝鲜半岛广泛传播的重要证据和丰硕成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典传播方式及诗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6.
宋末遗民诗人林景熙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宋元之交遗民的爱国情怀和亡国悲愤,思想性极强;同时艺术上也达到丁很高水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诗歌意象与语词特性。(2)比兴与寄托、用典与寄托。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典故用法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典方法的传统分类,往往忽视其“划分标准”,仅将一系列用典方法递次排列在同一个逻辑平面上,以致形成交叉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用典方法的分类,首先应确立“取意角度”、“用事目标”、“述典方式”、“取事数量”等几个不同的分类标准,然后分别划分出不同标准之下的若干类型,从而形成合乎逻辑的多层次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钟嵘提出"滋味"说,是中国诗味论发生的重要开端,一方面承接了孔子的乐味论,另一方面开启了司空图的辨味论."滋味"的理论内涵包括形象性、情性,"赋比兴"和自然性,与其他理论构成整体系统.这对于释解"滋味"与道家思想文化的关系,钟嵘对声律的批评和对滥用典故的批评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安师专学报》1993,(1):29-34,47
  相似文献   
10.
六朝时期,诗人一味追求用典,导致诗歌内容空洞、文脉滞涩.鉴于此,钟嵘提出诗歌创作“直寻”说,认为诗歌贵在吟咏性情,抒发诗人切身体验.但从钟嵘选诗评诗的情况来看,其“直寻”说并不排斥用典,而是要求用典合理适当、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