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8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针对焦炉集气管在现场安装过程中,易出现集气管弯曲变形、联接短管法兰面倾斜,导致安装质量差、返修多的状况.通过预留合理的焊接收缩量、控制焊接能量、安排好顺序等和防焊接变形措施以及合理的焊接方法控制、过程监控,使焦炉集气管制造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蒙古国焦煤进行煤质检验及配用试验,分析了焦炭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蒙古国焦煤变质程度偏低(介于1/3焦煤和焦煤之间),G值、Y值和膨胀度较高,塑性温度区间窄,成焦显微结构特征类似于1/3焦煤。用蒙古国焦煤完全替代优质焦煤,焦炭质量有所下降;而采用蒙古国焦煤部分替代焦煤和1/3焦煤可以稳定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印尼煤均是低灰、低硫、强黏结性、高膨胀性、低流动性的单一煤,其活性高,活惰比均不低于24,而国内炼焦煤有一定的混配,其活惰比为1~2,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较为均衡;印尼单种煤所制焦炭的强度和热性能较差;印尼煤替代国内同牌号煤进行配煤炼焦,所制焦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替代量越大,焦炭质量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5.
为了工业配煤炼焦生产的需要,通过对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与焦炭机械强度的研究,得出镜质组反射率分布与焦炭机械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相关性好、可信度高的数学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焦炭机械强度M40和M25的预测误差小,可以用于指导工业配煤炼焦生产;影响M40和M25最大的均为肥煤,影响M10最大者为焦煤。  相似文献   
6.
延迟焦化电动双暗杆闸板阀是用于焦炭塔顶,用于焦炭塔上盖的开关及密闭操作。电动双暗杆闸板阀为平面闸板形式,具有结构小巧、工作效率高、密封力始终不撤消、现场环境好、电机驱动,无液压油泄露、整机寿命长等优点,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焦炭塔盖启闭操作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石化塔河分公司2#延迟焦化装置的设计工作,本文介绍了延迟焦化装置核心区域(焦化炉和焦炭塔)的管道特点,并给出较合理的管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水葫芦为原料,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240℃、停留时间0.5~24.0h下水热炭物化结构的演变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停留时间下焦炭的产率及O/C和H/C原子比的范围分别为22.17%~31.67%,0.19~0.45和0.94~1.51,焦炭的热值范围为16.83~20.63 MJ/kg.通过对焦炭进行分析测试,探讨水热炭的生成机理以及炭微球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4.0h后延长停留时间对焦炭的化学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水热炭却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特性,可以观察到焦炭表面有大量微球的生成,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炭微球的表面含有大量的活性含氧官能团,内部则为低活性的含氧官能团;水热炭比表面积随着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
陈洪  陈健  刘鹏 《科技信息》2011,(24):I0344-I0346
本文介绍了重钢炼焦用煤的质量情况,焦炭质量情况以及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碱金属对高炉内焦炭的破坏大多通过研究碱金属碳酸盐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钾、钠破坏性相近,在控制碱金属入炉时也基本不对二者进行区分;但高炉调研表明在碱金属富集明显加剧的区域碱金属碳酸盐已分解且焦炭中钾含量均大于钠.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在碱富集区域碱金属主要以单质蒸气而非碳酸盐或氧化物形式存在,据此设计了模拟此区域有无CO2时钾、钠单质蒸气在焦炭上的自主吸附和破坏实验,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钾蒸气和焦炭中灰分大量结合形成钾霞石后体积膨胀、裂纹扩展导致碱金属富集区域钾在焦炭上的吸附和破坏能力均远大于钠,因此建议尽量采用低灰分焦炭并严格控制入炉钾负荷.进一步研究体系中不同钾蒸气含量对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当钾蒸气与焦炭的气固质量比率超过3%后焦炭反应性陡升.依据碱金属富集区域钾、钠在焦炭上的不同吸附和破坏性,建立了钾、钠各自入炉上限及总量上限的量化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