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将乐学手段与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创造乐学途径是培养和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本教育与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地强调其功利性的目的,将学生当作对象物,将分数,升学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成功的标准,教育成了外在于人本身发展的一种“物性化”的东西,它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只有在教育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人性,提倡并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教师和学生,并通过一系列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手段,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我们英语教师必须清楚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科学的教学对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思维的自觉性;因地制宜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优秀人才必须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精神,开发其创新的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证明,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在创新教育中,如何开发右脑潜能,是一项极具价值、很有意义的课题。左脑、右脑的不同特征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是理解语言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潜能是否得到开发,不仅影响个人的后劲,未来的生存、谋生,而且更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繁荣富强.着重从影响学生潜能发挥的因素出发,阐明如何为学生创造积极条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期对广大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新理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核心因素,除了其本身的素质以外,农村劳动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结构会直接挖掘和释放劳动力资源的潜能,提高其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有人形象地称人的潜能是“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力量”,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而情感潜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对人生成功活动具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潜能素质。可能因为它往往“沉睡着”,就需要我们去大力开发,语文学科则具备了各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学生情感潜能开发的无限机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当直销新人由一张“白纸”成长为轻松销售的直销高手.心灵激励与潜能开发是直销商必胜的秘诀:当直销高手向组织领导人和成功领袖的角色转变时,快速建立、巩固和发展直销队伍是当务之急:在一流团队领袖挑战超级直销商的过程中,团队策略构建和系统管理运作是突破极限目标的砝码。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美学的得与失皆可从本体论的阐释中彰显,陈望衡先生境界本体论美学的提出意在克服中国美学研究的偏颇并试图在当今世界语境中挖掘中国古典美学资源,使美学研究具有时代性、前沿性。  相似文献   
10.
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发展和形成各种能力的必要途径,探究能力本身也是创新素质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既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又要立足于课外探究性活动,从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