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河155区域沙三中亚段深湖相重力流储层为例,利用岩心、钻井资料、地震数据等,对深湖相高密度洪水浊积水道沉积成因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浊积岩中包含较多的碳屑、氧化环境中的泥砾和纹层状红色泥岩层、包卷层理棕红色泥岩等,揭示了高密度洪水事件诱发的深水重力流形成的浊积岩沉积特征。同时岩性上整体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其沉积主体粒度概率曲线具有明显的两段式和三段式特征,且具有底冲刷构造,为明显的深水条件下的洪水诱发型重力流浊积水道特征。通过地震属性及储层分布图研究发现,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以浊积水道为主,朵页体位于水道末端,且规模较小、发育较差。研究区水道型重力流沉积发育在河125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由于构造抬升导致坡度变陡,流体侵蚀能力更强,形成U形或V形侵蚀型水道。砂体沿河125断层滑下后沿沟谷继续向前搬运,受持续性洪水的补给,形成以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为主的水道-朵叶体沉积。研究结果对研究区浊积岩的开发及井网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下作业工具深水液压动力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深水液压动力源的有关问题,探讨了水压力自动补偿器组成、原理及作用,介绍了自动补偿式深水液压动力源的工作原理、组成、压力自动补偿器的结构,论证并推导出水压力自动补偿器容积公式,研制了深水液压动力源,并进行了系统试验.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深水航道试挖槽的浮泥沉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杭州式挖槽区泥沙特性,水动力分析,研究浮泥产生及消失的原因,分析计算表明浮泥的形成和消失与潮流底流速有关,当底流速小于临界淤积底流速时,浮泥开始形成;而当底流速大于临界冲刷底流速时,浮泥开始消失,在此基础上,推算出一次浮泥过程对挖槽回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震下桥墩动水压力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对地震下圆柱形桥墩上的动水压力,提出了一个半解析半数值方法,针对弹性桥墩结构,利用Trefftz完备函数分别构造了流体的弹性振动速度势和刚体运动速度势,采用梁单元有限元方法求解耦联运动方程,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一方法计算相对简单、有效,并可考虑表面波效应和流体的压缩影响.算例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波浪水流作用下疏浚抛泥损失的水槽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在恶劣海况下疏浚弃土的输移规律,在波流水槽中进行了单纯水流和波流联合作用下抛泥损失的模拟实验。实验表明,波流联合作用下抛泥损失率随波高加大的增长比单纯水流作用下损失率随水流速度加大的增长要明显,利用实验资料,估计了悬沙和底沙输沙造成抛泥损失率的分配和抛泥区底沙输移速度,并讨论了以波流场的抉沙能力作为参数分析抛泥损失率与流场动力特性关系的可行性,比较了窦国仁、刘家驹和曹祖德3种波流场的挟沙能力表达式用于这一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江河堤岸经常由于水流的冲刷造成砂砾土壤的固脚护坡泥沙被冲走,从而造成崩坍,为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次的试验,我们采用深水铺设无纺土布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就这一技术的施工工艺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The most prominent cooling event of the Earth surface during Cenozoic in the long-term transition from a non-glaciated planet, or “green-house world”, to a polar, glaciated planet, or “ice-house world”, is the Earliest Oligocene Glacial Maximum (EOGM) above the Eocene/Oligocene boundary at about 33.7 Ma. Planktonic and benthic foraminiferal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carbonate content, and coarse fraction, along with high-resolution color reflectanc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records during 35-30 Ma, from deep-water Sites 1262 and 1265, Ocean Drilling Program (ODP) Leg 208 in South Atlantic, reveal the global cooling event occurring in both surface and deep ocea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liest Oligocene δ^18O values during 33.5-33.1 Ma represent the magnitude of continental ice sheets on east Antarctica and indicate the large decrease in both surface and deep water temperatures of worldwideoceans. The δ^13C records show the large excurs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EOGM event and indicate some types of shift in global carbon reservoir, probably demonstrating the sudden increase in organic carbon burial rate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timing of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lithologic composition, carbonate content, color reflectance, and coarse fraction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close to the Eocene/Oligocene boundary, reflecting the abrupt deepening in the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 (CCD). Changes in carbonate content were revealed from the color reflectance identify periodicities associated with eccentricity of the Earth‘s orbit (100 and 400 ka), further indicating orbitally forced global climate variations in the Early Oligocene.  相似文献   
8.
大型桥梁深水桩基础的施工和周围的地质水文环境有很大关系,针对施工的水文和气象条件,介绍了以钢护筒作为支撑的施工平台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并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护筒变形、漏浆、糊钻及窜孔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深水沉积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人们所关注。深水沉积理论在争论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对深水沉积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深水沉积作用认识十分有限。回顾深水沉积的研究历程、概览其研究现状,对于总结存在问题、展望发展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深水沉积研究实例,概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基于浊流沉积理论而建立的海底扇模式,等深流沉积的垂向层序,内潮汐沉积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同时,文中指出当前深水沉积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尚存在诸多争论,深水牵引流沉积的识别仍存在困难。深水沉积物成因复杂,未来的深水沉积研究应注重多学科交叉发展,建立深水牵引流和深水重力流两种搬运机制共同作用的深水沉积模式,提高深水沉积物的可预测性,进而指导深水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深水油藏分类评价研究现状的不足,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贝叶斯判别函数,建立了深水油藏指标选择标准和分类评价体系。优选世界三大深水油气区19例油田的特征属性参数作为典型样品集,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深水油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贝叶斯判别决策理论,建立了深水油藏分类评价的定量判别关系,对未知类型的深水油藏进行了定量分类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贝叶斯判别函数相结合进行深水油藏分类评价是有效的,该分类评价体系考虑的油藏参数更为全面,分类结果更为明显,对于深水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