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7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压试验探究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碱激发粉煤灰砂浆内部的孔结构分布特征,并从孔结构特征角度出发对试件的力学性能进行解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碱激发粉煤灰砂浆试件内部的孔隙率不断上升,但平均孔径(直径)不断下降,结构内部的孔结构分布由离散型的大孔结构逐步转变为分布更为均匀的小孔结构;养护温度和激发剂质量比均会对试件的强度和孔径分布产生影响,养护温度越高,粉煤灰水化越充分,结构内部孔径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减小,试件抗压强度越高;质量比对孔结构的影响最为复杂,随着质量比的变化,碱激发粉煤灰砂浆试件内部孔结构分布和强度均呈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自发渗吸作用是致密砂岩油藏重要采油机理,正确理解渗吸机理,充分发挥渗吸作用,对提高致密砂岩油藏的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W模型,根据恒速压试验喉道分布特征,建立了渗吸初期,自发渗吸质量与渗吸时间的关系式。选取长庆油田B418和B456两块岩心进行恒速压试验和渗吸试验,两块岩心根据解析模型求得的结果与渗吸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说明该方法正确可靠。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致密砂岩自发渗吸与喉道半径相关,喉道半径越小,毛细管力也就越大,其渗吸时间也就越长,渗吸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磁性催化剂铁酸铋(BiFeO_3).在小型的鼓泡反应器上,利用BiFeO_3催化活化过一硫酸氢钾(PMS),开展烟气中单质脱除实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PMS浓度、初始溶液pH、反应温度,烟气组分对脱除效率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优的实验条件.当BiFeO_3用量为0.5g/L,PMS浓度为5.2 mmol/L,溶液初始pH为8,反应温度为70℃时,反应周期100min内Hg~0的平均脱除效率可稳定达到80%.为推测反应机理,以甲醇和叔丁醇为淬灭剂,间接地证明了催化氧化脱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种为·SO_4~-和·OH,且·SO_4~-处于主导地位.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磁滞回线(VSM)测试分析了催化剂的特性,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了脱产物,由此推测了脱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的循环模块与CE-QUAL-W2模型进行耦合,用于模拟水体中的输移与循环过程.CE-QUAL-W2模型中循环模块可以模拟的物理及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种类与多组分的固体颗粒的吸附与解吸,沉降及再悬浮,吸附态的在底泥层的掩埋,水体与底泥层的扩散交换、挥发,以及种类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采用2007及2008年万山矿区下溪河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CE-QUAL-W2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下溪河的总和甲基的迁移转化特征,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在10%以内.该试验也表明CE-QUAL-W2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分析水体中复杂的的输移与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CT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恒速压,研究了低渗透砂岩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及低速水驱特征,讨论了束缚水和流速对水驱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低流速情况下由于沿程阻力差异较小,岩心内部产生类活塞式驱替,油水界面十分清晰,两相区域十分狭窄,含水饱和度剖面十分陡峭且几乎与运动方向垂直。在低速驱替过程中,水相直接通过大孔隙而把大量的剩余油封闭在中小孔隙当中,而且一旦注入水突破,靠增加注入速度及注入时间无法降低剩余油含量。这是因为岩心高孔喉比使得卡断和绕流效应增强,导致采出程度非常低下。与无束缚水相比,束缚水的存在改善了油相的流动性,且类活塞式驱替使得稳定的隔断无法形成,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苏皖地区特色天然矿物资源凹凸棒土作为吸附剂,研究热活化温度和吸附反应温度对凹凸棒土吸附脱性能的影响,并利用N a2S,F e C l3,C u C l2,H2O 2和单质硫对凹凸棒土吸附剂进行化学改性,研究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剂的脱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经1 2 0℃和1 6 0℃热活化的凹凸棒土吸附脱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经2 0 0℃和2 4 0℃热活化的凹凸棒土吸附脱性能则呈现下降趋势;吸附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凹凸棒土对单质的吸附脱除;此外,经单质硫、C u C l2和F e C l3改性的凹凸棒土脱能力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利用光散射测定水中痕量的新方法,在碱性介质中,硫化钠(Na2S)与离子生成硫化(Hg S)颗粒,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作用下,光散射强度增大.在468 nm波长处,光散射强度最大,并且散射光增强强度(△I)与的浓度(2.48×10-10~6.00×10-9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34.05c+14.2,相关系数r为0.9988.据此建立检测环境水样中痕量的新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7.44×10-11mol/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80%~103.00%.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蓝藻水华对沉积物迁移释放的影响,本实验选择太湖夏季水华爆发常见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实验室内进行培养实验,连续监测其生长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 H、水体中DHg含量、水体中THg含量和藻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加大了沉积物中的释放能力,铜绿微囊藻对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沉积物中的释放能力随着铜绿微囊藻生长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9.
稀土有机无机杂化物因为具有稀土离子强的荧光发射强度、长的荧光寿命、高的量子产率使其在传感材料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铕配合物就是一类优异的发光材料,而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配体结构有很大关系,提高其发光性能的办法主要集中于分子设计.依据分子设计思想,将孔穴传输基团噻吩引入双齿含氮配体中,与铕配位形成一种三元配合物Eu(DBM)_3PMS.以红外元素分析加以表征,并研究了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以及对离子的传感性能.含铕化合物的发光溶液对Hg~(2+)极为敏感,极少量的Hg~(2+)都会导致发光溶液的荧光猝灭,做到紫外灯下可视分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光化学传感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亚甲基蓝及纳米金复合修饰玻碳电极为基础电极,自组装修饰DL-1,4-二硫苏糖醇,用以检测离子.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电极表面形貌,并对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分析了制备过程对电极的影响;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离子,考察了吸附时间、缓冲液种类以及pH值等因素对离子检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为35min,pH=6,以Tris溶液为缓冲液时,测试条件最佳;检测离子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3) mol/L,检测限为5.4×10~(-10) mol/L.最后考察了地表水中常见离子的干扰作用,显示所制备电极对离子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