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自然探索》2014,(4):6-6
正烟草天蛾毛虫专吃烟草植物,在此过程中摄入大量尼古丁。一项新研究发现,烟草天蛾毛虫把尼古丁保留在自己的血液中,遇到掠食者时就把它们喷出来。昆虫惯于使用植物毒素。例如,当遭遇蚂蚁攻击时,东方天幕毛虫会呕出它们从包含氰化物的植物那里摄入的氰化氢和苯甲醛。这两种化合物都有毒,即便是很贪吃的蚂蚁对它们也不待见,所以东方天幕毛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铜金属氧化物改性活性炭吸附剂,采用同步热重差热分析(TG/DTA)、比表面分析(N2-BET)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考察吸附剂的净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300℃,最优体积空速为600 h 1;铜金属氧化物改性能显著增加活性炭对HCN的吸附性能,孔径为0.74~1.98 nm的微孔对HCN的吸附贡献较大,改性活性炭在325℃以内保持较优的热稳定性,CuO是吸附剂的主要活性组分,吸附HCN后,HCN被催化氧化分解为NH3,吸附剂的失活可能是HCN在脱除过程中生成的CuCN填充和覆盖了活性炭的微孔。  相似文献   
3.
王晓悦  何杰 《科技信息》2011,(11):I0415-I0416
氰化氢在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一旦发生泄漏,会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社会影响。文章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介绍了氰化氢理化性质、危害及事故特点,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救援实施方案,为处置氰化氢泄漏事故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提高事故处置的效率,增强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在使用职业卫生标准GBZ/T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含氮化合物>所提出的氰化氢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建议试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4g/L),乙酸溶液(10%(v/v)替代原方法中试剂的浓度,实验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有关氧化铜纳米材料修饰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传感器的发现及其对氰化氢传感性能的系列研究工作.首先简要介绍了剧毒气体氰化氢及其现有检测方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然后讨论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氧化铜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以氧化铜纳米材料为敏感膜,以高灵敏度QCM为检测平台的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氰化氢独特而优异的传感性能.进一步探讨了氧化铜纳米材料修饰的QCM传感器对氰化氢的传感机理.最后,就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进行了讨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20~6000 K温度范围内,将其划分为5个小区间,计算了H12C14N及其同位素H12C15N和H13C14N的总的配分函数.作者将计算的配分函数分别在这5个小区间被拟合到含温度T的四阶多项式内,并在每个区间均得到5个拟合系数.通过这些拟合系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分子在所研究温度范围内任意温度下的总的配分函数.  相似文献   
7.
高文丽  邬永利  张忠飞 《科技信息》2011,(10):I0341-I0341
本文针对在使用职业卫生标准GBZ/T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含氮化合物》中所提出的氰化氢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建议试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4g/L),乙酸溶液10%(v/v)替代原方法中试剂的浓度,实验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氰化氢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合成医药和精细化学品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为解决氰化氢生产技术多在1 000℃以上的高温进行,且使用贵金属Pt或Pt-Rh催化剂的问题,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和负载型Cr催化剂条件下,通过CH4/NH3偶联反应一步合成氰化氢和乙腈等高附加值化合物,并系统研究了负载型Cr催化剂的负载量和载体类型对甲烷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20mL·min~(-1)甲烷、40mL·min~(-1)氨气、负载量10%Cr/S-1催化剂、380℃反应温度),甲烷转化率达到30%左右,氰化氢选择性达到80%左右.该等离子体催化CH_4/NH_3偶联反应为氰化氢和乙腈提供了一种绿色且廉价的合成方法,也为甲烷和氨气精细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