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渗透胁迫和冷胁迫对于叶绿体信号缺失突变体gun1、gun5和abi4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信号缺失突变体对胁迫的抵抗力下降,表现在植株含水量降低,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并且发现叶绿体信号缺失突变体中抗氧化酶如POD、SOD、APX活性明显下降,活性氧(超氧离子)积累明显加重,此外叶绿体信号缺失突变体不能诱导植物体内花青素的合成.本文初步探讨了叶绿体信号与植物体内活性氧和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关系,表明叶绿体信号可以通过诱导抗氧化酶和花青素从而抵抗环境胁迫.  相似文献   
2.
缺锌胁迫对水稻叶绿体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设置0,1.0×10^-10和1.0×10^-6mol/L 3个锌处理水平,研究了缺锌胁迫对水稻叶绿体活性氧水平、膜脂过氧化、抗氧化剂含量及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循环系统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10^-10mol/L锌处理下,水稻叶绿体中H2O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升高,表明缺锌造成了水稻叶绿体内的氧化胁迫;抗坏血酸含量在1.0×10^-10mol/L锌水平上达到最高,而谷胱甘肽含量随缺锌程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等As A-GSH循环中的关键酶活性均于潜在缺锌(1.0×10^-10mol/L锌)下达到最大值,而在严重缺锌(0 mol/L锌)下又显著下降.研究表明:一定程度上缺锌可诱导水稻叶绿体内As A-GSH循环系统中的抗氧化剂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以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与膜脂过氧化的作用;但严重缺锌条件下水稻叶绿体中氧化胁迫突破了抗氧化保护系统的保护能力,使水稻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3.
以健康当归植株为材料,人工接种当归根腐病菌不同菌种侵染当归,每隔7天测定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以探讨当归感病后植株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归感染根腐病菌后,不同病株体内SOD和CAT活性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都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变化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但可溶性糖在0~7天内快速升高,在第7天达到了高峰,而可溶性蛋白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在接种后持续增加,且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到21天时都达到了峰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壳聚糖及戊二醛将双胺氧化酶固定在普鲁士蓝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生物胺传感器.考察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并优化了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所制备的传感器的电流响应与组胺浓度在0.33μmol/L~3.3 mmol/L(3.7×10-2~3.7×102mg/L)范围内相关;检测限(S/N=3)为0.05μmol/L(6μg/L).该传感器具有响应范围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简便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植物性杀虫剂鱼藤酮、藜芦碱对蚯蚓的影响选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和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揭示鱼藤酮、藜芦碱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急性染毒试验鱼藤酮对蚯蚓24h、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3.96mg/L、5.991mg/L,藜芦碱对蚯蚓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0.67mg/L、20.33 mg/L。说明藜芦碱、鱼藤酮对蚯蚓有致死效应,鱼藤酮的毒性强于藜芦碱;蚯蚓体重的增长受到了药物浓度的影响,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随时间的延长对蚯蚓体重的抑制效应减弱;在药物胁迫下,SOD与POD活性变化随质量浓度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蚯蚓体内SOD、POD响应不同,POD对药物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本发生溶血后对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所产生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正常健康血液标本900例,溶血标准采用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来评价,葡萄糖浓度运用双波长法测定.最终采用二元一次方程回归,对比纠正前后存在的偏差值,并判定其纠正结果.结果经测定,溶血后的葡萄糖测定值低于实际值,且溶血程度越严重则受感染的结果越明显.最终所得的平均回归方程组为Z=0.415+0.053X+0.014Y,相关系数值r=0.974;经回归后纠正前偏差值δ1=-13.4%,纠正后偏差值δ2=-7.7%,纠正后差值在可允许误差范围±0.1内(P0.05).结论通过回归方程纠正后,葡萄糖浓度测定值和实际值存在的差值在可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红花大金元的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axanthin epoxidase,ZE)ZE基因在盛花期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利用烟草脆裂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抑制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ZE基因的表达,在该基因沉默后,Real-time PCR检测其上游基因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烟草中质体色素(β-胡萝卜素、紫黄质、新黄质、叶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ZE基因在盛花期的第10位叶片、第15位叶片和花萼中表达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在ZE基因沉默后,其上游的基因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ζ-胡萝卜素脱氢酶(ZDS)、类胡萝卜素异构酶(CRTISO)、番茄红素β-环化酶(β-LCY)、胡萝卜素β-环羟化酶(β-OHase)和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的表达量降低;烟草中质体色素的含量降低.以上结果说明:ZE基因作为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下游的基因在该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可以影响烟草中质体色素的含量,与烟草的光合生理过程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砂土培育法,以速生桉优良无性系组培苗(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尾叶桉4号、韦赤桉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处理下桉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等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p H是引起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铝离子的加入进一步影响SOD,POD,PPO活性.4个桉树无性系叶片的POD活性对酸铝胁迫较其他抗氧化酶敏感,变化幅度最大,可以作为判定速生桉耐铝能力强弱的敏感生理指标;SOD和PPO对酸铝胁迫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而CAT没有显著作用;较耐铝的巨尾桉9号和巨尾桉12号叶片POD活性和变幅高于其他两个无性系,耐铝性最强的巨尾桉9号变化最为显著,尾叶桉4号的变化幅度最小;巨尾桉系列的无性系抗氧化酶活性对酸铝胁迫的响应较为灵敏,植株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叶草在不同浓度铜的胁迫下其发芽率、SOD酶活性、CAT酶活性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铜离子浓度不高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时,三叶草的发芽率、SOD酶活性、CAT酶活性以及产量都优于对照,当铜离子浓度高于二级标准时,上述指标迅速下降,三叶草的萌发及生长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凡纳滨对虾的饵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铜,研究其对血细胞中酶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铜的含量对凡纳滨对虾酚氧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都有一定影响,当基础饵料中添加30~45mg·kg-1铜时,二者的活力最高.当饵料铜过量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比对酚氧化酶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