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24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3 年,国际术语学研究所举办了东西欧术语学基础理论比较研讨会,在此会议上,来自东、西欧的术语学研究者畅所欲言,对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奥地利(代表欧洲中西部地区)和苏联等东欧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术语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讨。俄罗斯女学者阿莱克谢耶娃做了“术语学和哲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主题发言,国际术语学研究所副所长布丁教授也以“对术语哲学的展望”为题做了演讲,它探究了术语学的哲学源头,分析了术语学理论与“知识工程”和“知识本体”的内在联系,以此作为对东欧学者的呼应。文章旨在介绍布丁教授这篇演讲里的重要观点,以期为广大读者充分了解术语学的理论基石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2.
就天人关系而言,孟子主张以"诚"为纽带实现"天人合一";就人与万物关系而论,孟子提出"仁民爱物"之说,肯定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孟子主张"寡欲""养气""不违农时",要求人们克服贪欲,注重对本心的修养。此外,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要求人们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域,形成平等对待自然万物的宇宙意识。总之,孟子主张在尊重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格服务组合环境模拟的需求,在本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网格服务组合方法(GSCM),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网格服务间的逻辑关系,实现了网格服务间的动态交互、动态组合。试验数据表明,此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对网格服务集成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及在交通管理、交通安全、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输规划、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前景;对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交通态势感知系统、基于动态本体论的交通行业多模态知识图谱、基于边缘云计算的智能视频识别等前沿技术的总体架构、实现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所发生的转折是时代的要求,理解西方本体论的当代转折对解决当今人类社会所遇到的困境和危机意义重大。人类在本体论上所采取的态度并不是以人类为中心,比人类更广阔的是存在,在存在中领会世界之出现,这便是当代本体论的路向。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18-122
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采取一种哲学上的"最小主义策略",是沿着自然主义方向对传统的科学哲学重新定向的努力,但法因本人的理论也陷入自我循环,没有解决长期困扰自然主义者的自然与规范的二元悖论的问题。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最终并没有清晰地阐明规范性与因果性的关系问题,没有找到一条走出当代科学哲学所面临的自然与规范的两难困境的出路。"实践的规范自然主义"的合理性模式或许是一条走出当前理论困境的出路,但其内容和细节尚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集体本体论有两个核心概念:集体行动者与集体能动性。推理的进路和意向性的进路分别以随附和集体意向性为核心建构了不可还原的集体主体,形成了当下流行的集体本体论,为集体能否作为责任主体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然而,这两种进路的核心有所重合,且都存在细节解释的困境,例如语境设定问题和无穷倒推问题。集体本体论研究的未来方向在于从自下而上的进路转向规范进路和群体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以科技活动为主的"非乌托邦"社会里,人类自身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均已陷入了困境,面对这样的世界黑夜,人类通过努力寻求摆脱危机的方式,以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生态乌托邦"社会。在种种方式中,"诗意的栖居"不乏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式。当今美国深度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不仅躬行"诗意的栖居",而且不断地参与创作,从理论高度上阐发了"诗意的栖居"。其散文《返乡栖居》扼述了作者随"返乡运动"回归到家乡后的所见所感,凸显了"地方感",感触了"返本归源"时的真正"归家",凸显了包括生态联系观、生态整体观和生态多样性在内的生态中心主义,饱含着生态本体论和生态存在论的思想理念,昭告人们在"非乌托邦"的社会里也有"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学史上同行之间的竞争——或者诗人之间的战斗——历史悠久场面壮观,为"同侪压力"所困,力争摆脱"影响的焦虑"的文学巨擘为数甚众。本文从影响性研究的历史出发,以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模式为切入点,主要研究莎士比亚与琼生、理查德生与菲尔丁,这两对文学双星在"同行竞争"和"同侪压力"下褒贬相随真假变幻的互评,以及这种关系对他们创作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最后分析了压力和竞争背后暗藏的对文学本体论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上的文学是对时空中的"我"的一种整体观照,它是一种解构的反思,是一种存在的敞亮。以此来反思鲁迅的"文学的自觉",就需要对其重新界定与诠释。当代文学由此而得到的启示是文学不会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