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国家馆(以下简称中国馆),它无疑会成为本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中国馆以69m的高度和16万m^2的总建筑面积在世博园区显得特别醒目,其独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造型让人过目不忘,内外墙上鲜艳的中国红令我们兴奋莫名。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技诠释绿色环保理念,也是中国馆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建筑之斗拱构造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平宁 《安徽科技》2003,(12):59-60
一、斗拱在中国建筑中的历史渊源和作用 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斗拱,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西周初年,从西周到战国时代若干铜器的装饰图案中已有栌斗.到汉朝,斗拱不仅见于两汉时期,还见于东汉的石阕、崖墓和明器上的建筑中.及至唐代,斗拱已臻成熟极盛.这时的斗拱既用以承托屋檐或平坐,将屋面或楼面的大面积荷载传递到柱上,也是建筑形象组成部分.在建筑的整个立面构图上斗拱发挥了结构和艺术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表现出中国木构建筑稳健和雄丽的风格.此外,斗拱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到明代和清代,斗拱建筑结构已从注重力学角度阶段逐渐演变成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并进一步形成装饰化的规范发展阶段,这时已是一个与近现代建筑结构艺术有机衔接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白少华 《甘肃科技》2010,26(2):140-142
泾川大云寺博物馆舍利塔仿唐建筑结构,充分利用了钢、木两种材料的特性和优点,在高层钢结构安装、承插柱、仿唐翼角、钢木斗拱等施工难点采取多项技术措施,其结构和建筑艺术结合完美。  相似文献   
4.
《知识就是力量》2010,(7):F0003-F0003
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斗拱”形承重结构。它一方面起到了均衡承受横梁及整个屋顶重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屋檐挑出很大距离,以防雨水流入室内,且具有气势恢弘的美学效果,“斗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抗震智慧的结晶。相关介绍见本期第16页。  相似文献   
5.
石山 《科学之友》2007,(1):40-41
粗犷的梁头,硕大的斗拱,平稳前伸的屋檐,如同一位百岁的老衲,在沧桑中威严屹立。  相似文献   
6.
会善寺大雄宝殿建于元代,为传统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其建筑形制、技术对我国传统建筑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大雄宝殿斗拱为研究对象,基于斗拱的构造特征,制作了6个1∶1的足尺模型试件,其中2个进行竖向单调荷载试验,4个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斗拱的传力机理,研究了各组试件的破坏模式、刚度、变形和耗能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会善寺大雄宝殿斗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栌斗与头昂、泥道拱交互处易发生剪切或承压破坏;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破坏模式表现为各部件间联系的松散,斗拱表现出良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刚度退化明显,但具有较好的延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建筑,特别是古庙宇、园林、民居等建筑的设计思想以及建造技术,都能尽量做到选址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同时考虑了按省工省料的思想进行运作,符合节能省时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古建筑在明清时期的设计思想与建造技术要比唐宋时期臻于完善,设计法规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不同时期的建筑物的建造特点,唐宋时代至明清时代的 400 多年间,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使建筑结构与建造发生了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8.
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中国国家馆(以下简称中国馆),这也将成为本届世博会的经典建筑。中国馆以69米的高度和16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在世博园区显得特别醒目,其独特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造型让人过目不忘.内外墙上鲜艳的中国红令我们十分兴奋。  相似文献   
9.
张霞  张放陶 《山西科技》2007,(1):22-22,25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是令山西人自豪、令全世界瞩目的1000多年前的唐代建筑实物,它们的屋顶、斗拱、大叉手、“丹柱素壁”、“侧脚”和“生起”、梁架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等诸多细节都是唐代建筑特有的标志和符号。它们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建筑营造制度,体现着中国唐朝在建筑领域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一类斗拱木结构恢复力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型试验,对应县木塔层间恢复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原型沿竖向以明层和暗层交替迭合的结构特点,本次设计的层间模型包括一明层和一暗层,下明上暗,并按原型第二层以10∶1缩尺制成.经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了3种竖向荷载下的水平恢复力滞回曲线及其特征.可用以对原型结构各层的恢复力及抗力等性能进行研究,并作为整体结构地震反应及薄弱层抗震可靠度分析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