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丛书文集   74篇
教育与普及   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2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使用AutoDock软件计算手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COF5与手性对映体相互作用的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CCOF5与对映体的结合能差大小与对映体分离度大小相一致;CCOF5与对映体的结合能大小与对映体出峰时间顺序基本一致。采用Avogadro软件对AutoDock分子对接构象进行分析,并对手性识别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用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组合的ONIOM方法,研究两种构象的赖氨酸(Lys)分子限域在螺旋手性单壁氮化硼纳米管(SWBNNT)内的手性转变机理.结果表明:限域在小管径螺旋手性SWBNNT的Lys分子骨架形变明显;当两种构象的Lys分子限域在SWBNNT(6,4)时,旋光异构反应的表观能垒分别为175.90,230.44kJ/mol,旋光异构反应决速步骤的内禀能垒分别为211.40,230.44kJ/mol,来源于质子从手性C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比裸反应的决速步骤能垒(252.60kJ/mol)低.即螺旋手性SWBNNT的管径越小,限域催化作用越明显,限域在SWCNT(6,4)内具有氨基与羧基间单氢键的Lys分子先旋光异构.  相似文献   
3.
外切聚磷酸酶(exopolyphosphatase,PPX)对于细菌在恶劣环境下引起的严紧反应、病原菌的致病性和抗生素耐药性等生物学过程必不可少。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与牙周炎关系最密切的病原菌。为解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ATCC 33277菌株的外切聚磷酸酶(PgPPX)的结构,首先利用大肠杆菌对PgPPX蛋白基因进行克隆与蛋白表达,然后依靠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标签对融合蛋白亲和层析后,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谱得到表面电荷、聚合形态均一的PgPPX蛋白,最后对纯化后的目的蛋白进行结晶条件筛选。结果表明:PgPPX蛋白在溶液中表现为二聚体形式,纯度大于98%,表达量高达30 mg/L,且该蛋白在0.2 mol/L MgSO_4·6 H_2O、20%PEG3350(m/V)条件下获得的晶体形状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单体和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自组装二聚体,并通过化学模拟得到卟啉自组装二聚体分子的最优构象.结果表明:两种卟啉化合物中氧原子的类型不同;在单体卟啉中未检测到瞬态表面光电压信号,卟啉自组装二聚体表现出较好的瞬态表面光伏特性;卟啉自组装二聚体的光限幅性质优于卟啉1单体.  相似文献   
5.
为模拟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空腔场所,提高壳聚糖接枝四(对-羧基苯基)锰卟啉(Mn TCPP)的催化活性。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孔壳聚糖(np-CTS),并用酰化反应接枝四(对-羧基苯基)锰卟啉获得仿生催化材料―Mn TCPP/np-CTS,同时制备相应的无孔催化材料―Mn TCPP/nonp-CTS。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XRD),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用于催化空气氧化乙苯研究。催化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145℃,0.8 MPa),纳米孔壳聚糖接枝四(对-羧基苯基)锰卟啉比无孔催化材料催化活性提高26%,醇酮收率提高38%。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级空腔有利于充分发挥所固载的锰卟啉催化活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固载仿生催化材料的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琥珀酸索利那新是选择性毒蕈碱M3受体拮抗剂,目前已经载入《欧洲药典(9.0版)》,并规定3种光学异构体杂质(杂质F、杂质G、杂质H)均不超过0.15%.以N-苯甲酰基-β-苯乙胺为起始原料,Bischler-Napieralski环合成1-苯基-3,4-二氢异喹啉,Na BH4还原制备外消旋体(R,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D/L-酒石酸拆分出R和S异构体,4步反应制备(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总收率34.6%;另外,以奎宁环酮盐酸盐为原料经Na BH4还原、乙酰化、酒石酸拆分制备(R)-3-奎宁环醇和(S)-3-奎宁环醇,5步反应制备(R)-3-奎宁环醇的总收率17.8%;最后,以二(对硝基苯)碳酸酯为缩合剂在室温下合成索利那新及其3个光学异构体,以(R)-3-奎宁环醇为起始物计算合成索利那新的反应收率为91.0%,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7.
用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相结合的ONIOM(B3LYP/6-31+g(d,p)∶UFF)方法,研究SWCNT((8,8),(7,7),(6,6))内的布洛芬(IBU)分子结构和手性转变机理,在ONIOM(B3LYP/6-311++g(2df,pd)∶UFF)水平计算单点能.分子结构研究表明:与单体IBU分子相比,受限于SWCNT(6,6)时,羧基C与它的两个O的键长,羧基C与手性C的键长明显减小,导致手性C和羰基O以及羧基两个O的间距明显缩短.随着管径的增加,IBU分子结构变化变得不明显.手性转变反应通道研究表明:在SWCNT(8,8)内存在两个反应通道,一是手性碳上的氢直接以羰基氧为桥梁转移到手性碳的另一侧;二是氢先在羧基内转移,从羟基转移到羰基,而后手性碳上的氢再以羰基氧为桥梁转移到手性碳的另一侧.在SWCNT(7,7)和SWCNT(6,6)内只存在第二通道.反应势能面计算发现:IBU分子在SWCNT(6,6)内,羧基内氢转移和氢从手性碳转移到羰基的能垒明显降低,从单体的143.9和306.4kJ·mol-1分别降到123.3和246.3kJ·mol-1;在SWCNT(7,7)内降低的幅度次之,在SWCNT(8,8)内降低幅度很小.结果表明:IBU限域在SWCNT内时的氢转移反应能垒随管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手性是自然界物质普遍存在的特征.手性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因其优异的光学活性近年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介绍了手性的基本概念和表征方法,综述了3种常用的产生等离激元圆二色响应的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总结了其在多方面的应用.纳米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复杂的手性等离激元纳米结构"自上而下"的合成,与此相对应,手性模板和手性分子诱导的手性转移,则为手性纳米结构"自下而上"的湿化学合成提供了多种可行性.具有手性光学响应的等离激元纳米结构主要有3种类型.利用手性分子和非手性等离激元纳米颗粒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可诱导PCD,但手性响应通常较弱.具有手性形状的单个纳米结构及非手性等离激元纳米颗粒构成的手性组装结构则可产生强烈的手性光学响应.手性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在手性光学器件、手性物质检测、手性催化和生物医学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用新型键合纤维素手性固定相拆分西沙必利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利用此方法测定血浆中西沙必利的含量.使用Chiralpak IC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二乙胺(体积比80∶ 20∶0.1),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73 nm,柱温25℃.取血浆200 μL,加入西沙必利标准溶液10 μL,碱化后用正庚烷-异戊醇(体积比95∶5)提取,40℃氮气吹干.结果表明:西沙必利对映体在新型键合直链纤维素衍生化合物手性固定相上能够完全分离,分离度为1.65;其血浆提取回收率达87%,线性范围为10~ 160 μg/mL,最低检测限为5 μg/mL,RSD<4.0%.本方法可方便地实现西沙必利对映体的分离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为临床上西沙必利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便捷、灵敏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利用辛可尼丁和L‐脯氨酸复合催化体系促进含三氟甲基芳香亚胺1的不对称异构化反应,并详细考察了不同种类的有机催化剂、溶剂以及添加剂对反应产率与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四氢呋喃作溶剂,2‐环己烯‐1‐酮为添加剂时,反应的分离产率与立体选择性最好,可以达到64%的产率,68%的ee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