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分析绿色交通当前的发展态势,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了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绿色交通的发展应该关注各城市、各地区的差异化特征,并需要在不断应对新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交通与用地布局的协调性,同时应全力优化交通结构,关注细节,建立"公共交通+慢行"主导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2.
侧重于城市收缩的视角,综合引用标准差椭圆、协调耦合度、灰色关联系数等计量模型,借助ArcGIS和SPSS分析软件,对吉林省人口、用地、经济城镇化演进特征与协调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来吉林省城镇人口、建设用地、城市经济指标均呈现出收缩的端倪,并且城镇化要素成长的空间差异性显著;(2)中部城市群是各类城镇化要素集聚的重要承载地域,但各要素空间分布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经济要素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最高;(3)以长春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各市县城镇化要素均显示出较高程度的协调性,研究时限内中部大中城市城镇化要素的灰色关联系数亦相对较高,城市发展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而边远小城市经济要素与人口、用地要素之间呈现出显著的不协调特征,部分要素收缩趋势明显,不同等级城市的城镇化要素协调性特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过去的土地城镇化而言的,其核心是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如果农业人口能够有序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可以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就能逐步变为现实,农业现代化方可实现.但在农民市民化的同时,又可能加剧城镇建设用地的短缺.所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农地制度改革是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2014年12月20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苏北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与关键举措"专场在江苏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淮海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江苏省淮海发展研究基地)、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地)、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联合承办。本次会议认真贯穿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探索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与国家城镇化发展同步,在1996年城镇化发展开始提速,以每年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在2004年城镇化率接近30%的时候(28.9%),以每年1.7-1.8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进入了提速发展的阶段;2013年,河南城镇化率达到43.8%,根据1975年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在考察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历后,提出的"城市化过程曲线",河南省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的加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一方面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机遇,也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呈现出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出现滑坡的新形态,坚持爱国与普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新农村留住乡愁,吸收先进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注重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是眼下河南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走以人为本、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中国顺利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迈入高收入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江苏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要求,促进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2014年12月20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八届学术大会"苏北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与关键举措"学术聚焦专场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工业化进程中技术进步、结构变迁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推力,以工业化为内容的产业结构变迁直接推动了城镇化发展,而城镇化发展又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两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综合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解析了2006-2017年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长态势;在时序上,北京两系统同步发展,天津、河北科技创新系统存在滞后;在空间上,各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线性拟合显示,北京耦合协调态势良好,天津耦合协调趋同且潜力巨大,河北协同效应不明显;未来天津、河北两地区应重点考虑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伴随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各种生态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关注如何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的生态美学观点由此产生并得到重视,这是生态美学的新规约,也是当代美学适应现实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分析当代人类居处的生态诉求,解读生态美学对城市生态学的发展意义;并结合我国开展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讨城市生态美育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