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烈度区各典型结构地震易损性差异,对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等7 099栋房屋的震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考虑楼层数、建造年代与抗震设防因子耦合影响,给出了各结构类型的对比分析模型曲线。在不同烈度区构建各结构实际震害易损性矩阵及其非线性连续型回归模型,分别给出了实际震害累计超越概率与震害等级的易损性曲线。提出平均震害指数易损性矩阵模型,运用典型结构实际震害矩阵对其进行验证,根据其模型验证结果建立了该市基于该参数的易损性矩阵及多维度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2.
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能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建强  王建亮 《河南科学》2010,28(3):302-304
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能量反应分析,研究了支座摩擦系数和地震烈度对结构能量反应的影响,表明随着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大,结构的总输入能量增大,隔震层耗能比减小,上部结构的变形耗能比增大;随着地震烈度的提高,结构的总输入能量显著增大,隔震层耗能比增大,上部结构变形耗能比减小.  相似文献   
3.
Earthquake-collapsed building identification is important in earthquake damage assessment and is evidence for mapping seismic intensity. After the May 12th Wenchuan major earthquake occurred, experts from CEODE and IPSC collaborated to make a rapid earthquake damage assessment. A crucial task was to identify collapsed buildings from ADS40 images in the earthquake region. The difficulty was to differentiate collapsed buildings from concrete bridges, dry gravels, and landslide-induced rolling stones since they had a similar gray level range in the image. Based on the IPSC method, an improve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the study area, a portion of Beichuan County. Fin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chnique's accuracy was over 95%. Procedures and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ory of this technique indicates that it could be applied to collapsed building identification caused by other disasters.  相似文献   
4.
宋凯 《科技资讯》2008,(4):215-216
本文介绍了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基础隔震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隔震技术在地震区应用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场竖向地震动对铁路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线性三维空间梁单元来建立桥墩的有限元模型,选用了三组不同类型的地震记录作为输入,研究近场竖向地震动对我国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铁路简支梁桥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峰值水平加速度PGA分别为0.1g和0.2g的地震输入下,桥墩结构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相应的竖向地震动对桥墩的地震反应影响很小(均不超过2%);而在最大峰值水平加速度PGA为0.4g的地震输入下,桥墩显示了非线性行为,竖向地震动对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显著增大,尤其是因P—A效应的影响会使桥墩的墩顶位移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汾河水库库区的地质构造以及本区曾发生的有记载的7次地震情况,并从渗漏及岸坡稳定方面阐述了本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考虑地震荷载特征及隧道特点,运用多点同时激振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采用结构面单元与实体单元组合模拟断层带的方法,研究了某穿越断层破碎带铁路隧道在未支护条件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了沿隧道横向、纵向和竖向激振地震动工况下与断层破碎带接触部位所产生的位移差、加速度放大倍率和屈服单元等。结果表明:结构面单元与实体单元组合合理模拟了断层破碎带的地震响应特性;地震运动引起断层破碎带接触部位产生明显的位移差,横向输入地震动时位移差值最大,达到51.8 mm,而沿纵向和竖向输入时,位移差值仅为横向输入的44.3%和23.1%;同一高程处断裂带的加速度放大倍率明显大于混合花岗岩;断裂带与混合花岗岩过渡段出现明显的剪切屈服区域,且横向、竖向输入地震动时尤其突出;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影响显著,穿越断裂带隧道的断裂带部位与过渡段为抗震设计控制性区域,应深入加强抗震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8.
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市湖润镇发生Ms5.2级地震,该地震震情特征在同级地震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是研究解剖中强地震的典型震例。本文介绍了广西靖西Ms5.2级地震的地震序列,分析此次地震的余震特征,总结此次地震震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点。通过对震区开展房屋结构、房屋震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等调查,评定地震烈度及灾害损失。分析表明,广西靖西Ms5.2级地震为主余震型地震,余震强度大,分布集中。此次地震烈度Ⅵ度区虽面积不大,但震害较严重。此外,分析还表明地质地貌条件和抗震设防的差异会造成较大的震害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区域多层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以汶川地震都江堰930栋该类结构实际震害调研样本为研究背景进行了数值统计分析.首先,对该市RC框架结构按照震损等级进行了归纳与统计,给出了样本数量与震损等级的非线性拟合模型,考虑楼层数、年代、抗震设防因子对其影响和多烈度区特点,分别建立了易损性矩阵与连续型非线性回归模型.提出了平均震害指数计算模型,并结合调查数据得到了基于该参数的易损性矩阵与回归曲线.上述分析结果可为地震烈度标准修订和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借鉴.  相似文献   
10.
PHC桩在太原地区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HC桩在太原地区工程中的单桩竖向抗压、水平静载试验,分析比较了试验结果与工程的计算结果,探讨了在8度区高层建筑中采用PHC桩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