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55篇
教育与普及   17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67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颗粒态无机和有机含氮组分的形成、转化、传输和沉降在大气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解上海亚微米颗粒物(PM$_{1}$)中含氮物质的质量浓度、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 使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 2017—2018 年 66 个 PM$_{1}$ 样品, 并应用离子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分析了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水溶性有机氮(water-soluble organic nitrogen, WSON)的质量浓度. 结果表明: 上海 PM$_{1}$中NH$_{4}^{+}$-N、NO$_{3}^{-}$-N、WSON 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1.79、0.97、0.41 μg/m3; NH$_{4}^{+}$-N 对水溶性总氮(water-soluble total nitrogen, WSTN)的贡献最高(56%), NO$_{3}^{-}$-N 次之(31%), WSON 为 13%. 上海PM$_{1}$中含氮组分的质量浓度存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季节变化趋势, 但NH$_{4}^{+}$-N、NO$_{3}^{-}$-N 和 WSON 对 WSTN 贡献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的不同, NH$_{4}^{+}$-N 在不同季节变化较小, NO$_{3}^{-}$-N 表现出显著的冬高(38%)、夏低(18%)的特点, 而 WSON 夏季最高(22%)、冬季最低(8%). 正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sation, PMF)法的源解析结果表明: 二次反应和生物质燃烧贡献了上海 PM$_{1}$ 中 WSON 的 48%, 燃煤贡献了 11%,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二次转化贡献了 20%, 餐饮和机动车贡献了 21%. WSON 的来源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
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中的苯是强致癌、致残、致畸性的有毒污染物。为保证人体健康,住建部对室内环境中的苯和TVOC有严格的标准限量。采用热解析直接进样的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但两个测定苯的方法结果可比性差。按"规范"的定义,采用Tenax-TA管采样,250℃下热解析、优化色谱仪的测定条件,建立了测定苯和TVOC的气相色谱法。新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结果重现性好,更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黄果梨(Pyrus xerophila)果实表皮蜡质特征,本实验以青海省黄南地区黄果梨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GC-MS分析等方法,对黄果梨果实发育过程的生长曲线、果实表面蜡质结构及成熟果实的表面蜡质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果梨果实从开花后7周开始至成熟期间,单果质量和最大直径前期增加较慢,后期增加幅度较大;(2)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果实表面蜡质呈现层状结构,并伴随裂纹,裂纹表层周围有少量的颗粒状物质,层状结构边缘具有明显的凸起结构。随着表面蜡质厚度的不断积累,表面蜡质片层起层现象越明显,出现裂缝愈大的现象;(3)GC-MS分析结果显示:成熟果实表面蜡质组分主要包括酯类、烷烃、醇类和其他少量未知物等4个馏分。对黄果梨果皮蜡质结构和组分的研究,为黄果梨果实采摘后生理特性、贮藏特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苏里格气田召30区块河流相储层标志层缺乏、砂体叠置、掘蚀严重、难以精细等时对比的难点,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变化原理出发,在剖析关键取芯井的基础上,通过测井数据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分析和多曲线融合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单砂体级别的层序识别与对比。结果表明:测井数据最大熵谱分析及小波变换分析的综合运用能够实现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的识别与对比,据此,将研究区山_1段(S_1)—盒_1段(H_1)地层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气层段(S_1-H_(8S)段)可识别出3个中期旋回和1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旋回识别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多曲线融合技术提取标志层,实现了单砂体级别的地层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河流相储层砂体空间变换复杂、短期旋回对比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等时对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理论,通过Matlab编制程序,实现了自然块石二维轮廓的识别、离散与重构.结合分形理论,设计了一种可根据指定块石粒径、含石率以及分形维数生成土石混合体地层模型的便捷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石混合地层数值模型,并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形特性进行了探究.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均质模型,土石混合模型能够反映地层中块石对隧道掌子面挤出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影响,更真实地呈现土石混合体地层中围岩土体的变形规律;与均质模型中所描述的规则单一的塑性区不同,土石混合地层中,隧道掌子面后的塑性区发展存在明显的"绕石效应",其扩展路径更为复杂、多元,且滑动带的路径明显延长,一定程度上增加隧道施工扰动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6.
以福州市万新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依托,研究了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的间距设置优化以及防水构造设计.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建立综合管廊力学模型,计算综合管廊变形缝设置间距分别为30、60 m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析综合管廊变形缝间距变化对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形缝间隔30和60 m时,综合管廊结构最大拉应力分别为2.1和2.68 MPa, 60 m设置一道变形缝最大拉应力超过规范允许值(2.51 MPa).当变形缝设置间距为30 m时,其顶板和底板最大竖向位移分别减小4.687和4.930 mm.优选出变形缝设置间距为30 m时施工中各项监测数据满足规范要求,且在福州市万新路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运用,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露头层序地层原理和方法,考虑层序关键界面、体系域特征、层序区域追踪对比性,对江南过渡带周边(石台—黟县一带)江南地层分区、江南过渡地层分区及下扬子地层分区奥陶系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江南过渡带周边奥陶系可识别出2个完整二级层序(SS1、SS2)与1个二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SS3-LST)和11个三级层序(OSQ1~OSQ11),平均每个三级层序约为4.05 Ma,反映了研究区奥陶纪具有11次相对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 tract,HST),有时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 tract,LST),局部凝缩段(condensed section,CS)难以识别;二级层序能进行较好的区域对比,三级层序不能完全对比;研究区北西高南东低,海水向北西方向持续海侵;北西侧灰质成分较高,水体相对较浅,而南东侧泥质成分较高,水体较深,在中间的江南过渡带,主体为斜坡相沉积,局部发育重力流沉积,其成因可能与江南断裂为同沉积断裂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系统总结环形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的优缺点。结合上软下硬地层的地质特点,对传统拱盖法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出了双层初支拱盖法,并将其应用于青岛地铁2号线海川路站、徐家麦岛站。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上台阶施工中,地面最大沉降可达12 mm左右,拱顶最大沉降可达7 mm左右。Ⅱ、Ⅲ级围岩采用单层支护可行,Ⅳ级围岩及更差的地层采用分部、分导洞开挖,双层初支。在硬岩地区,采取完全双侧壁导坑的工法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的研究出发,阐述了离线技术和在线技术在颗粒物组分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对于采样技术、样品预处理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于离线分析技术的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离子色谱仪(IC)、气相色谱-质联联用仪(GC-MS)、热光碳分析仪(TOR/TOT)等进行了深入介绍,展望了在线分析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组分分析中的发展趋势,对水溶性离子组分在线分析、OC/EC在线分析、化学组分在线分析、颗粒物质量浓度在线监测、单颗粒理化特性在线监测等进行了阐述。为颗粒物组分分析提供了依据,也为治理雾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沥青质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北阿扎德干油田原油的四组分和气相色质联用分析表明,原油饱和烃碳链分布范围较广,直连烷烃主峰碳为C16,原油重质组分含量相对较高,石蜡组分少,芳烃组成非常复杂,其沉积环境为强还原和高盐度海相沉积环境;胶体不稳定系数及原油的流变性分析说明,该原油容易发生沥青质沉积;对伊朗原油沥青质初始絮凝点和沉淀量的研究发现,剂油比为0.21 mL/g时,伊朗原油沥青质开始发生絮凝,利用标度方程对沥青质沉积的预测表明,当剂油比为0.27 mL/g时,伊朗原油开始出现沥青质沉积,分子量较大的沉淀剂需要较大浓度才能引发沥青质沉淀,沥青质的沉淀量随沉淀剂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分析注入不同体积天然气的特征化原油拟组分的变化情况,发现气举采油会导致沥青质的沉积初始压力升高,沥青质容易在井筒内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