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36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39篇
教育与普及   1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52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对共价有机骨架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F)/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CNT) 复合材料 COF@CNT 中锂离子 (Li$^{+})$ 的吸附与传输特性开展研究, 明确了 Li$^{+}$ 的吸附位点与吸附顺序, 得到了相应的吸附能, 并观察 COF@CNT 的表观形貌变化. 当达到饱和吸附状态时, COF@CNT 的体积变化率仅为 0.25, 平均电压保持在 2.00 V 以上, 而理论容量则高达 1 402.47 mAh/g. 此外, Li$^{+}$ 在 COF@CNT 内部的电导率大于其在单纯 CNT 中电导率的实测值. 模拟结果可为此类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不同平茬周期的人工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阐明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平茬周期为3、5、7a进行定期抚育的沙柳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周期沙柳林地0~50 cm土壤的孔隙结构参数及等温吸附曲线,采用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孔隙表面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林地土壤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孔隙表面分维数与各孔隙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研究区的林地土壤孔径以中孔(2~50 nm)为主,有少量的微孔(≤2 nm)和大孔(≥50 nm);②不同平茬周期的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范围为2.4971~2.7797,平均为2.6849,可较好地描述林地土壤孔隙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③不同平茬周期下林地土壤分形维数与各孔隙结构参数有密切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隙表面越粗糙,不规整程度越高;④植被的平茬影响其再生复壮,针对沙柳为主要防风固沙树种的毛乌素沙地,平茬周期为5a时较适宜林地土壤发育并保持结构稳定.可见合理的平茬周期有利于当地人工林的生长和土壤稳定发育,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沙柳人工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理论指导,促使沙柳人工林达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3.
刘蕊  李松  罗璇  刘丹丹  张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455-11462
生物炭作为一种多孔材料可用于污染水体修复,但生物质直接制备的原始生物炭通常吸附能力有限且回收再利用和固液分离困难。以原始生物炭为基础,通过各种改性技术制得的功能化生物炭在水处理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归纳和分析了近年来功能化生物炭对水体无机物污染物的吸附研究,总结了吸附水体无机污染物的功能化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吸附性能、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应用、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研究其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 表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吸附苯酚的平衡时间为180 min,随着溶液pH的升高吸附量降低,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10 g/L;在最佳吸附条件下,苯酚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8.85%,吸附量高达44.25 mg/g;温度对苯酚吸附的影响不明显;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苯酚的吸附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吸附苯酚的过程是吸热、自发过程,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污染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风险,其在水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转化途径为吸附和降解,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水平.为进一步确定抗生素在水环境中降解和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例,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试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基础上,通过单一变量实验研究介质粒径、水环境pH和初始浓度对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降解和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颗粒粒径0.25~2 mm,介质粒径越小,抗生素降解效率越低,在入渗能力和透气性较好的粗颗粒介质中,更有利于抗生素的降解和吸附.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降解率最高的pH分别为7.38和7.73,天然水pH范围利于抗生素的降解自净;在细砂介质中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初始浓度对细砂介质中抗生素去除率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初始浓度为60μg/L达到峰值,继而缓慢降低,过高或过低的初始浓度均不利于抗生素的吸附和降解.  相似文献   
6.
以NaOH和CS2为黄原酸化剂,MgSO4为稳定剂,黄原酸化改性凹凸棒原土(N-XAP)制得了黄原酸化凹凸棒土(X-ATP).X-ATP对Pb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到在其处理含Pb2+模拟废水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0~25 ℃、起始质量浓度400 mg·L-1、吸附剂质量浓度2.0 g·L-1、pH值5.0~6.0、振荡吸附时间30 min.最高去除率可达99.82%,Pb2+残余质量浓度为0.720 0 mg·L-1,低于国家1级排放标准.对X-ATP及其原料进行了SEM、XRD和粒度分析等结构表征,进一步佐证了其对Pb2+的良好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李洪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543-12550
为了从微观层面探究超临界CO_2对稠油组分的萃取机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析了稠油组分在砂岩表面的密度分布和吸附特征,研究了超临界CO_2对岩石表面稠油组分的萃取特点和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四组分在稠油聚集体中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沥青质自缔合能力强,胶质紧密包裹在沥青质周围,构成复杂的空间网状结构;芳香烃和饱和烃分布在沥青质、胶质周围,显示出稠油分子结构的层次性。沥青质与岩石表面相互作用能较大,超临界CO_2难以在沥青质中运移,扩散系数低,萃取难度大,萃取率接近于0;而芳香烃、饱和烃与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能较小,超临界CO_2容易在芳香烃、饱和烃中溶解、运移,扩散系数大,容易被超临界CO_2萃取,萃取率可分别达到53%和28%。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揭示的微观动力学机制对于宏观认识超临界CO_2萃取稠油轻质组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废弃物普通玉米芯和城市污泥为研究原料,通过碳酸钾改性、碳化方法,制备玉米芯-污泥基改性复合活性炭吸附剂。同时,探究了不同复配比例吸附剂受添加剂量、粒径、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以优化复合吸附剂的复配比,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玉米芯与污泥的复配比为1∶3、粒径为0.83mm吸附剂受废水初始浓度影响较大,当废水初始浓度为50mg/L污泥基改性复合活性炭可适用于吸附低浓度重金属Cd~(2+)废水,实现低浓度Cd~(2+)的固化转移。  相似文献   
9.
黄做华  黄伟庆  陈继红  赵亮  赵可江  王俊 《河南科学》2019,37(10):1579-1583
主要研究了功能化纤维(RPFC-I)对氨气的吸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RPFC-I纤维对氨气具有良好的吸附净化性能、再生使用性能和吸附灵敏度,对氨气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93.52 mg/g,再生后纤维交换容量为6.88 mmol/g,略有增加.温度为(26±1)℃时、相对湿度为54%~65%时,纤维对氨气的吸附净化效果最好.初始氨气质量浓度分别为31.0、60.0 mg/m~3时,经纤维吸附净化后分别降至0.1、1.5 mg/m~3,去除率分别为99.7%、97.5%.  相似文献   
10.
对工业装置中的吸附剂中毒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中毒后吸附性能的再生开展了研究。通过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吸附剂中毒机理,发现传质孔道被含镁沉积物堵塞是吸附剂中毒的主要原因,导致传质面积降低,进而影响吸附容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种吸附剂的再生工艺,并对铵盐再生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铵盐处理液质量浓度为0.6 g·L-1、恢复时间为97.6 h时,能满足工业生产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