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6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490篇
系统科学   290篇
丛书文集   1296篇
教育与普及   119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9篇
现状及发展   108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238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1270篇
  2013年   1174篇
  2012年   1531篇
  2011年   1801篇
  2010年   1797篇
  2009年   1915篇
  2008年   2072篇
  2007年   1955篇
  2006年   1258篇
  2005年   1245篇
  2004年   1142篇
  2003年   1223篇
  2002年   1042篇
  2001年   1035篇
  2000年   833篇
  1999年   608篇
  1998年   498篇
  1997年   464篇
  1996年   406篇
  1995年   396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类专业本科生在理论课学习中,对反应的热力学产物和动力学产物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但目前鲜有实验能够使其直观体会2种产物在制备时的差异.本实验以氯化铜和邻氨基苯甲酰胺为原料,水和乙醇为溶剂,通过仅改变反应温度,分别在60 ℃水浴加热和冰水浴冷却条件下得到了红色的热力学产物二(μ-氯)·二[氯·(邻氨基苯甲酰胺)合铜(Ⅱ)] ( 1 )和黄绿色的动力学产物二氯·二(邻氨基苯甲酰胺)合铜(Ⅱ) ( 2 ),产率分别为80.4%和76.4%.采用络合滴定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可制备2种不同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产物,且在加热条件下,配合物 2 可以转化为配合物 1 .本设计为化学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可加深学生对结构与性能的科学关联以及构效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头孢呋辛酯丙酮溶液的稳定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采用单因素方式考察初始溶液pH值、温度、氧化剂种类等条件下,头孢呋辛酯在溶液中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依据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建立得到了头孢呋辛酯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回归得到了模型参数、预测半衰期(t_(1/2))。利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软件从分子尺度对头孢呋辛酯的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呋辛酯丙酮溶液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pH值9.54时头孢呋辛酯丙酮溶液基本稳定,pH值≥9.54时其化学稳定性变差,随着pH值的增大降解速率迅速加快、溶液颜色加深;头孢呋辛酯丙酮溶液的化学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差。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结晶工艺设计、存储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迪那2气田井筒堵塞问题,根据井口异物、生产管柱堵塞物化学成分,认为井筒堵塞物主要来源有3种,分别为地层砂、一定环境下结晶的碳酸盐垢和有机物。总结油管穿孔、连续油管疏通管柱、更换管柱并清理井筒的已有解堵措施经验,结合迪那2气田单井打开厚度大、非全通径管柱为主、井筒遇阻位置距离射孔底界较远的实际情况,分析化学解堵如酸化井筒解堵的可行性,认为迪那2气田目前阶段合适的解堵方法为酸化井筒化学解堵。  相似文献   
4.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主要关注森林优势树种.虽然蕨类植物是亚热带森林林下层的重要组分,占林下层大量的生物量,但其凋落物分解过程很少被关注.本研究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12种常见的蕨类叶和细根进行分解实验,监测分解113, 198, 386和586 d后的碳氮磷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蕨类叶与细根初始碳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的初始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细根.多数物种叶的碳氮磷释放速率显著快于细根,且叶的碳氮磷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直接释放模式,而细根的碳氮磷释放则表现出直接释放、富集-释放、富集-释放-富集、始终富集等复杂模式.氮、磷残余率随碳残余率的变化格局分别受初始氮、磷含量的影响.叶与细根间碳氮磷残余率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碳残余率在分解113, 198和386 d后均为显著正相关,但586 d后关系不显著;而磷残余率除在113 d时关系不显著外在其他时间点均显著正相关;但氮残余率在整个分解过程均无显著关系.该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分解速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元素类型及分解时间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量化蕨类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零件倒角处理,以及FANUC数控系统宏指令应用的相关问题。本文首先对FANUC数控系统进行简单的阐述,形成基本的认识;然后对FANUC数控系统宏指令的突出特点及其在倒角处理编程中应用的优势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其在零件倒角处理中应用的必要性;最后对FANUC数控系统宏指令具体的使用方法及基于FANUC数控系统宏指令的零件倒角编程的具体原理与思路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为开发出基于FANUC数控系统宏指令的零件倒角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雯淇  章炎麟 《科学通报》2019,64(7):649-662
硝酸盐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其前体物NO_x(NO+NO_2)参与大气中多种光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大气氧化特性,有利于细颗粒物的形成,影响气候系统与人类健康.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Δ~(17)NO_3~-)是解析大气硝酸盐生成途径的有力手段.本文对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列举了测试大气硝酸盐三氧同位素(~(16)O, ~(17)O和~(18)O)的前处理方法(热解法、细菌法和化学法),并对比了全球范围内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总结了大气中硝酸盐生成的主要途径及其氧同位素质量守恒,讨论了大气硝酸盐中氧原子的可能来源及其氧同位素异常值,评估了全球及典型区域尺度上氧同位素异常的模型.最后对大气硝酸盐氧同位素异常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传统探雷器易受复杂土壤环境和各种干扰物的影响造成误报率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EMI)和探地雷达技术(GPR)的复合探测系统及其设计方案,通过将两种完全不同探测机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协同工作,提取地雷目标特征信号,结果表明:可有效提高地雷的探知率并降低误报率,克服采用单一探测技术探雷器难以解决的原理性虚警问题;通过样机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红枣、花生、枸杞、生姜为主要原料,麦芽糊精为助干剂,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开发出一种复合固体饮料.通过考察热水浸提、果胶酶浸提以及超声波辅助果胶酶浸提这三种前处理方式,以及喷雾干燥中的料液比、助干剂的添加量、出风温度这三个影响因素,探讨了复合型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以出粉率、喷雾干燥效果和感官分值为评定标准,最终得到最佳前处理方式为超声波辅助果胶酶浸提,且其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固形物与助干剂的比例1:1,出风温度85℃.  相似文献   
9.
初期雨水污染是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以粉煤灰和改性后的粉煤灰(MFA)为对象,研究其作为吸附剂时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pH等条件下对初期雨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并对吸附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建立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MFA吸附效果明显提高,100 mL初期雨水中MFA投加量1.5 g、pH=8、吸附时间40 min时,对总磷的吸附效率可达93.83%;投加量1.0 g、pH=6,吸附时间40 min时,对COD的吸附效率可达77.66%。MFA吸附总磷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COD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制备人造单晶金刚石的技术途径及发展现状,重点讨论并对比了几种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金刚石制备技术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了基于微波等离子体CVD (MPCVD)法的同质连接技术——一种突破晶体尺寸限制,实现大尺寸单晶金刚石的有效途径。通过该技术实现了英寸级单晶金刚石晶片的制备,并针对横向生长、界面质量及演化、三维结构连接控制等核心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展望了其在尖端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