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5篇
  免费   1868篇
  国内免费   1757篇
系统科学   1709篇
丛书文集   1221篇
教育与普及   6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2篇
现状及发展   295篇
综合类   3638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676篇
  2022年   600篇
  2021年   688篇
  2020年   860篇
  2019年   796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734篇
  2015年   1099篇
  2014年   1997篇
  2013年   1881篇
  2012年   2275篇
  2011年   2173篇
  2010年   2531篇
  2009年   2531篇
  2008年   2338篇
  2007年   2225篇
  2006年   1731篇
  2005年   2094篇
  2004年   1686篇
  2003年   1430篇
  2002年   1209篇
  2001年   1136篇
  2000年   848篇
  1999年   828篇
  1998年   915篇
  1997年   826篇
  1996年   726篇
  1995年   602篇
  1994年   601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通过分析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专利的引用信息和文本信息,结合社区发现、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建模、主路径分析方法,针对自动驾驶专利数据集的特点建立分析框架进行自动驾驶技术演化分析。应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主题分布,弥补传统单一方法不能反映技术全貌的缺陷。我国需重点突破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复杂环境智能决策控制、车路协同、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在测试和自动泊车技术上处于技术领先;在定位、高精度地图、执行机构、运动控制、硬件计算平台技术上处于技术跟随。  相似文献   
2.
基于1950年―2018年大通站月均径流量数据,应用MIKE21软件建立长江口平面二维水动力及盐度输运模型,探究三峡工程建成后径流量变化对长江口4支平面盐度锋位置与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口门处,全年平均盐度整体增加,南槽处增加最明显;除北港外,各支盐度锋都具有双锋面结构;锋面位置与径流量成线性关系,第一锋面位置变化较第二锋面明显;各锋面强度与径流量成二次函数关系,二次项系数在第一锋面处为正,第二锋面处为负。  相似文献   
3.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设置3.0、2.5、1.5、0.7 km 4种前置距离的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VMS),收集32名驾驶员视认4种前置距离的VMS后换道驶出高速公路过程中的方向盘、速度和位置数据,并观察各驾驶员在换道过程中的方向盘操控行为、换道行为、减速行为。结果表明:VMS视认过程属于多任务驾驶行为,驾驶员需在短时间内完成VMS视认、路径决策、车辆减速与换道;当VMS前置距离不足时,驾驶员需快速、大幅转动方向盘,进行连续换道、急换道;为顺利驶入减速车道,部分驾驶员采取减速换道措施,增加了事故风险;当VMS前置距离过长时,驾驶员对VMS的短期记忆效应使得驾驶负荷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巴拿马运河四桥研究了公轨合建斜拉桥在地震下的主-引桥相对位移响应与控制问题,分别建立了漂浮抗震设计方案、仅塔梁固结方案和固结方案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三种约束方案的相对位移响应。基于单自由度振子研究了相邻结构周期比和阻尼特性对结构相邻位移的影响。结合理论与参数分析,研究了主-引桥相对位移的控制方法。结果显示:主、引桥纵向首阶振型周期比、等效阻尼比之比以及阻尼机制对相邻结构的相对位移影响显著,其中周期比对相对位移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对主-引桥梁端相对位移的减震效果不同,直接在主、引桥梁-梁之间设置粘滞阻尼器有助于改善主桥与引桥梁端位移的同步性,控制效果最好;同时在主桥各墩位处和主、引桥梁-梁之间设置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次之,但易于设计和安装,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5.
裂隙岩体应力-渗流耦合机制是油气开采、地应力测量与地质灾害防控等岩土工程活动的理论基础。基于近场动力学非局部作用思想提出了物质点双重覆盖理论模型,通过将近场动力学在模拟固体材料变形损伤与地下水渗流两方面的优势相结合,采用“混合”时间积分方案,构建了流体压力驱动条件下裂隙岩体应力-渗流耦合的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模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空心圆柱体注水试验模拟,揭示了水力裂隙起裂、扩展和贯通的作用机制,通过与室内试验及传统数值方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模拟结果显示,空心圆柱体注水试验过程中岩体的变形和破坏完全是由水力驱动的,水力裂隙的产生是随机的,不需要指定裂隙扩展路径,并且水力压裂过程中致使试件破裂的能量存在积蓄-释放过程,应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可以较好地捕捉该现象。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序列推荐通常忽略用户和项目特征信息的重要性,且无法有效对动态的兴趣偏好进行建模.因此,提出融合动态兴趣与特征信息的序列推荐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目标项目进行动态兴趣建模,克服兴趣转移带来的影响;同时融合用户和项目特征信息模拟真实的用户行为以提高推荐的性能.首先,针对动态兴趣建模,采用辅助函数应用下一个行为监督上一个隐藏兴趣状态的学习,并采用带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为不同的兴趣状态对目标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针对用户和项目特征信息特征融合,采用平凡注意力机制为影响目标项目的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并通过多头注意力机制进行深层次的特征提取;最后,融合用户动态兴趣表示和用户项目特征表示输入到多层感知机.在Yelp和MovieLens-1M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的性能比一些基线模型有较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稀土萃取的过程中,萃取槽混合室主要用于混合水相和有机相萃取剂P507,以便于传质.其内部结构对槽内流体流动与料液的混合也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针对萃取槽内档板结构对槽内流场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不同档板宽度与倾角下的槽内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各流场的流体速度与湍动能,发现:档板的宽度从10 mm增加至15 mm时,流体的混合效果得到改善;继续增加档板宽度至20 mm时,流体混合效率反而会降低;当档板的倾斜方向与叶片转动方向一致时,有利于料液的流动,从而有利于料液混合与两相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荐系统已经成为人们在网络上筛选资源的得力助手,传统推荐系统通过用户的评分信息来计算用户相似度并为用户进行资源的推荐,但仍存在冷启动、数据稀疏性等各种问题,极大地影响推荐质量.近年来,标签的出现带给推荐系统新的机遇,它能够具体准确地描述用户的兴趣偏好,使推荐系统可以通过标签属性来更准确地了解用户喜好,从而为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极大提高了推荐精度和用户满意度.结合标签属性与评分的关系来计算用户标签相似度,结合用户和资源信息来计算用户相似度,将两者同时融入矩阵分解模型中,从而加强了推荐依据,提升了推荐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ml-latest-small数据集上,提出的算法UTagJMF的RMSE降低2%左右;在Hetrec2011-movielens-2k数据集上,UTagJMF的RMSE降低2.2%左右.证明提出的算法模型明显优于其他算法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GIMMS NDVI数据,采用遥感物候法提取了生长季开始日期(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GS)3个植被物候指标,并借助Theil-Sen斜率与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和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分析了祁连山不同类型植被物候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自东南到西北方向,祁连山植被类型从灌丛逐渐过渡到草甸、草原再到高山植被,物候指标SOS逐渐推迟,EOS逐渐提前,LGS逐渐缩短.2)草甸和灌丛2种植被的物候变化最为剧烈,研究期内该2种植被的SOS均显著提前(分别为0.19和0.25 d·(10 a)?1),EOS显著推迟(分别为0.20、0.21 d·(10 a)?1),LGS显著延长(分别为0.39、0.46 d·(10 a)?1);祁连山全境及主要植被的SOS均在1997—2000年发生转折,EOS和LGS的转折点均发生在2003年.3)上年秋末冬初温度对草甸与灌丛植被SOS具有正向影响,物候期前的春季温度对SOS具有显著负影响;夏秋季温度对EOS和LGS具有显著正影响.此外,最高温对物候的影响显著强于最低温,且在春夏季的个别月份,二者对物候的影响方向不同.植被物候的变化提示当地牧民在牧草种植与放牧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暨化学学科建立110周年之际,本文将结合量子化学群体的研究工作,概要介绍化学反应理论与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方面简要回顾化学键理论和分子轨道自洽场计算,重点关注热化学反应途径、能量分解和价轨道赝势从头算等;另一方面围绕激发态电子结构计算和光化学反应机制,探究其核心科学问题,即多态交叉和非绝热动力学.并对量子计算机时代的量子化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