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篇 |
免费 | 20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5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594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炳元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7(5):141-145
运用Fuzzy集的理论,建立电厂废水处理的Fuzzy几何规划模型,用Fuzzy对偶算法求出废水处理站各种方案的最优Fuzzy工艺参数和最优Fuzzy总年费用,根据总年费用的最小值确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
加氢反应流出物空冷器(reactor effluent air cooler,简称REAC)作为石化装置重要冷换设备铵盐腐蚀风险较大,工程上通常采用空冷器前注水消除NH4 Cl等铵盐沉积堵管问题,因此,注水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石化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以某石化企业REAC前注水孔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孔数、等效直径比、相对厚度等因素对孔板压损系数的影响机理,评估孔板结构对多元流体均流平衡效果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孔数和等效直径比下,压损系数随孔板相对厚度的增加先快速减小随后趋于稳定,其临界孔板相对厚度为0. 822.在相同等效直径比和相对厚度下,薄孔板的压损系数随孔数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压损系数与管道出口流量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考量下孔板相对厚度为1.474时,单孔孔板结构均流平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液两相流动抑制膜蒸馏浓缩过程的膜污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膜蒸馏技术浓缩中药提取液,在进料侧间歇鼓泡产生两相流。重点考察了气速、通气持续时间、通气频率对膜污染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间隔时间为30min时, 气速分别为0.06和0.09m3/h时抑制膜污染的效果明显不如气速分别为0.12和0.15m3/h时的效果。通气时间间隔为30min,实验进行到250min时,通气持续时间为3和2min的通量分别为22.0和15.0kg/(m2·h),前者抑制膜污染的效果明显好于后者。通气频率越高,则两相流抑制膜污染的效果越好。通过两相流技术,可以使跨膜通量在实验进行250min后仅下降5%。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向心涡轮轮背空腔泄漏流,采用典型的迷宫密封,对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化研究与流场分析,并计算轴向力.首先建立迷宫密封泄漏流动CFD模型,运用NUMECA软件对迷宫密封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进而从气动参数和结构参数两方面对SCO2向心涡轮轮背泄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涡轮泄漏量和轴向力随密封出口压力的升高而减少,在一定间隙范围内线性增大,当密封齿高较小时,泄漏量和轴向力随齿高的增加而减小,当密封齿高超过6.3 mm时,泄漏量和轴向力不再随之变化;在密封轴向长度给定的情况下,齿数为6时能实现最佳的密封效果;通过改变密封齿的形状,得到一种密封性较好的等腰梯形齿.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板翅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的同时减小流动阻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翅片打孔的换热器换热性能提升方式,并通过PIV实验进行了解释验证.研究发现,在板翅式换热器翅片上进行打孔,可以破坏流道内流体与壁面之间的换热边界层,使局部流动状态由层流转变为紊流,提升换热能力且不明显增加压降.仿真参数分析表明,在两种不同的热流密度下,不同入口... 相似文献
7.
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容易产生鼓泡、脱落、磨损、划痕、积污等问题。为了保证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对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状态进行及时测量评估。采用便携式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和便携式红外热像仪对5种温度条件下的脱落、划痕和积污涂层进行对比测试,研究发现:脱落和积污对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的影响较大,划痕也将使得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的发射率增大,划痕宽度和划痕间距对发射率的影响程度需要及时定量地测量及评估;基于反射法的便携式发射率测量仪受测量区域的涂层粗糙度等表面状态影响较大,而便携式红外热像仪测量结果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虽然膜堵塞定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膜过滤系统的模拟及预测中,然而这些模型在恒定流系统中的应用却很少,目前关于膜阻塞定律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的比较性研究几乎空白.在对膜堵塞定律与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性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对实验特定阶段的拟合揭示了膜污染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InSb薄膜广泛应用于高精度的光电存储、红外探测和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及超分辨掩膜层技术中.热导率及其温度特性是影响薄膜实际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瞬态热反射方法测试了厚度为70~200nm的InSb薄膜在非晶态和晶态下热导率,并探讨了其中的传热机理.对于晶态InSb薄膜,热导率为(0.55±0.055)W/(m·K),并且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而非晶态InSb薄膜在温度450K以下时热导率为(0.37±0.037)W/(m·K).当温度在450K以上时,由于薄膜从非晶态转化为晶态,其热导率经历了一个突然的升高过程.无论是晶态还是非晶态薄膜样品,热导率与薄膜厚度都没有明显依赖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InSb薄膜的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