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6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游憩价值测评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根据秦岭北坡森林公园为陕西省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而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又是非市场性的,这就需要探索新的方法来进行计量测评.基于意愿支付假设,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旅行费用法(TCM)对秦岭北坡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13个森林公园的年游憩价值合计为14140.4万元,这就为秦岭北坡森林公园产业带的生态旅游开发及经济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秦岭南坡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记录了陕西省洋县地区所辖秦岭南坡大熊猫保护区内的蝶类191种,并对其中179种的垂直分布与区系进行了分析。其区系成分中东洋、古北种混杂,东洋种占一定优势,这与秦岭的地理位置相一致。秦岭对东洋种的阻隔作用大于对古北种的作用。中山地带(800-2600m)即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带环境状况良好,气候条件优越,受人为干扰少,因而物种丰富,多样性较大。研究地区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秦岭南坡冷杉(Abies Chensiensis)树轮宽度,重建了过去251 a镇安地区3~4月平均气温序列.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达48.58%,其与该地区1741~1980年旱涝指数显著负相关,10 a滑动平均后,r=-0.286(N2=229,α=0.0001),1900年以后更高达-0.718(N3=75,α=0.0001),表明3~4月平均气温可视为当年出现旱涝灾情的预警信号.即:气温较低时,当年容易出现旱情;气温较高时,易出现涝.功率谱分析表明重建序列含有准18.46,2.76,2.73,2.70,2.67,2.64和2.26 a的周期.同时3~4月平均气温与赤道太平洋1~4月海面平均温度(SST14)遥相关(r=0.205,N4=120,α=0.024). 相似文献
4.
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进展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分析总结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讨论这些年代学数据所蕴含的构造地质意义.方法 选取高质量锆石原位微区LA-ICP-MS或SHRIMP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3地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结果 分别获得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为(475~509)Ma,(420~457)Ma与(485~514)Ma,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明显滞后于南阿尔金约20~80Ma.结论 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可能不构成同一条巨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其形成可能与多陆块或弧陆之间的对接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迷坝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揭示南秦岭勉略带北部迷坝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方法 利用元素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岩体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岩体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K2O Na2O和Sr含量及Zr/Y值较高;岩体具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岩体是由二元岩浆尚未彻底混合而形成的。结论 指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已进入到后碰撞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论北秦岭加里东期造山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由华北地块南缘,以未变质—浅变质沉积岩系为主体的前陆褶断带和北秦岭以中—深变质岩系及强烈岩浆活动为特征的山根带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认为它自成体系,相应的变质、变形、岩浆作用发育。该造山带是早古生代未秦岭古洋盆沿商丹—桐柏一线俯冲、消减,促使秦岭古岛弧系碰撞华北地块,造成弧后边缘海闭合所致,是显生宙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进程中的重大构造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秦岭西坝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坝花岗岩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原位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西坝岩体侵位于印支期,由二长花岗岩样品(XB01-2)得到了219±1 Ma的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XB06-1)给出的年龄是218±1 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约218 Ma代表了西坝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西坝岩体的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以及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它可能是秦岭主造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其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邻区脉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期间由全面碰撞转入陆内造山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西坝花岗岩体及花岗斑岩脉具类似于埃达克质岩高Sr(Ba),低Y和Yb,以及高Sr/Y,La/Yb,Eu异常微弱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地壳厚度增大的地质背景;闪长玢岩脉代表地壳减薄背景的产物。它们的形成指示秦岭造山带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地壳增厚,嗣后发生下地壳拆沉的重要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植物独叶草的分布及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国内各相关标本馆 (室 )标本的查阅及实地调查 ,确定独叶草呈岛屿状分布于云南的德钦、川西北—甘南及秦岭中部的太白山周围 3个地区 ;独叶草的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旅游开发 ;在调查中未发现独叶草的实生苗。因此 ,认为独叶草可能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
秦岭柞水岩体和东江口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柞水岩体和东江口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秦岭构造域,主要由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合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揭示柞水岩体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样品ZS01-01)存在两个谐和年龄,分别为209±2和199±2 Ma;东江口岩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样品ZS04-01)也存在两个谐和年龄,分别为219±2和209±2 Ma。结合前人的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判定这两个岩体属于同一岩浆事件的不同阶段侵位,东江口岩体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位结晶略早于柞水岩体,柞水岩体主期岩浆侵位时,东江口岩体也有同期岩浆侵位结晶。这两个岩体年龄的准确测定,表明在219~199 Ma期间沿商丹断裂有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