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1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4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4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随着我国桥梁数量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不少影响桥梁正常使用甚至危及结构安全的病害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桥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对影响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可为工程实践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盐碱寒冷地区的工程环境与混凝土的配制特点,模拟配制了盐碱(SA)溶液,对水灰比、含气量和粉煤灰掺量三个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含气量和粉煤灰掺量三个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的顺序是水灰比最大,含气量次之,粉煤灰掺量最小;盐碱溶液侵蚀产生膨胀性裂缝和溶解碱组分的双重作用,改变了水灰比、含气量和粉煤灰掺量影响混凝土碳化性能的顺序,即水灰比最大,粉煤灰掺量次之,含气量最小;无论经过盐碱溶液的侵蚀与否,各因素影响混凝土碳化性能的规律是一致的,即随着水灰比、含气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碳化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甲烷和乙烷碳化预处理对Mo/HZSM-5催化甲烷围化成芳烃和乙烯的起始反应温度的影响,催化剂经甲烷在973K或经乙烷在873K碳化30min后,可使甲烷催化转化成苯和C2烃的起始反应温度降低约100k。催化剂用烃类的碳化预处理过程不仅导致了钼物种的价态变化,而且可能导致了碳化钼的生成并引起催化剂化学本性的变化。通过催化剂在甲烷及氢气氛下的差热分析及甲烷在催化剂上程序升温表面反应产物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桑麻水闸混凝土结构和浆砌石结构现场安全检测方法与成果。现状安全检测表明:经过40余年的运行,桑麻水闸混凝土结构碳化较为严重,混凝土回弹检测强度低于C15,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砂浆碳化十分严重,砂浆回弹检测强度低于M5,也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鍪于桑麻水闸主要结构老化严重,建议尽快对其进行除险加固或拆除重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矿物掺合料钢筋混凝土碳化后的电化学特性,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定期进行无损检测,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图谱等电化学参数对碳化循环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 采用Kramers-Kronig转换对交流阻抗数据进行验证,选用合适的等效电路进行电化学参数拟合, 并采用卡方检验验证参数拟合的吻合度. 研究结果表明:等效电路R(QR)(QR)可以有效地对碳化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电化学阻抗谱进行拟合,等效电路拟合卡方值建议不大于10-4数量级. 碳化腐蚀环境下,随着碳化周期的增加,混凝土的电阻值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钢筋电阻呈现波动减小趋势;极化曲线随着碳化周期的增加整体向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和负电位方向移动,在49 d时钢筋锈蚀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双掺体系、单掺体系、基准体系、三掺体系,且单掺和双掺体系混凝土接近中等腐蚀状态,基准和三掺体系混凝土还处于低等腐蚀状态. 不同凝胶体系下,单掺和双掺体系钢筋混凝土对碳化腐蚀环境更加敏感,三掺体系则具有最佳的抗碳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碱激发胶凝材料作为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在促进工业固体废料的循环使用、减少CO2气体排放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近几年针对这种材料耐久性能的研究越发受到重视,碳化作为影响耐久性能的关键因素,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碳化机理、碳化速率、碳化影响以及抗碳化性能改善方面总结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碳化性能研究现状,概述了目前碳化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基于已有成果,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为碱激发混凝土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碳化及其储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联苯四甲酸二酐和对苯二胺为单体,在低温下反应形成聚酰胺酸溶液,电纺该溶液形成聚酰胺酸纳米纤维布,并热亚胺化和碳化形成碳纳米纤维布,用热天平、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纳米纤维的尺寸、形貌、导电性以及碳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和表征.通过模拟电容器实验,对碳纳米纤维布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使用时的储电性能进行了检验,测得这种碳纳米纤维布在0.5 mol/L高氯酸锂-乙腈电介质中的最高比电容量为118.5 F/g.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