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效率作为指示生产、生活中反映速率的指标被广泛应用.生态效率以生态能量学为基础,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传递与转化,计算营养级内部和营养级之间的能流的转化效率.传统的效率与生态效率的表达均具有主观性,并常把来源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能量进行简单或片面的比较.能值理论则把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中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化成同一标准的能值(太阳能)来衡量和分析,极大提高了生态效率研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8个市县2006—2010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宁夏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低、内部差异大、呈波动变化,灵武市、盐池县、彭阳县持续上升,吴忠市和青铜峡市持续下降,其他13个市县先升后降;2006年较2010年除银川市各市县生态效率均好转,空间上呈阶梯状分布,北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我国政府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全面紧张的状况。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提倡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和传统经济方式相比,循环经济改变了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式流程,按照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交叉模型的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基于DEA模型的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2005-2009西部地区11个省份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省份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其中,陕西一直处于首位,而宁夏一直处于末位.从空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区域整体上要高于西北区域,但是区域间的这种差异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生态效率分布的重心逐渐向区域中心集中,经济条件好的省份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高.最后,依据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效率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及产业结构转型对其驱动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非期待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将产业结构转型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呈上升态势,下游地区生态效率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对生态效率表现出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影响.黄河流域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应注重城镇化向资源节约集约、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反映贵州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现状,找出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贵州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不同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将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划分为生产和污染治理两阶段,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将一个已有的单阶段环境DEA模型扩展...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开发建设的重要工具.该文探讨了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重点以及循环经济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产业结构生态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以及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方法,探讨了区域生态产业链、物质流分析法、循环经济指标、循环经济框架模式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邛崃波尔山羊场牧业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学的系统分析方法,以邓崃波尔山羊场牧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能流、物流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牧业生态系统以畜产品及畜体输出的能量和粗蛋白质分别占相应总输出的31.07%和31.77%,家畜能量和粗蛋白质的转化效率分别为16.560/o和17.81%,产值盈利率为36.42%,其中羊高达52.26%.该系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牧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超效率模型对近20年西北五省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检验西北地区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西北五省的总体生态效率围绕1上下波动,呈先升后降趋势。环境规制对西北地区生态效率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度与生态效率呈正相关,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产生一定负效应但不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价值)与人口密度对提升生态效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此阶段西北地区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提升资源利用率、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发展结构和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