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60篇 |
免费 | 2094篇 |
国内免费 | 119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496篇 |
丛书文集 | 3076篇 |
教育与普及 | 164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62篇 |
现状及发展 | 243篇 |
研究方法 | 9篇 |
综合类 | 594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2篇 |
2024年 | 322篇 |
2023年 | 618篇 |
2022年 | 669篇 |
2021年 | 976篇 |
2020年 | 979篇 |
2019年 | 690篇 |
2018年 | 335篇 |
2017年 | 605篇 |
2016年 | 769篇 |
2015年 | 1551篇 |
2014年 | 3605篇 |
2013年 | 3434篇 |
2012年 | 4377篇 |
2011年 | 5135篇 |
2010年 | 4902篇 |
2009年 | 5130篇 |
2008年 | 5430篇 |
2007年 | 4885篇 |
2006年 | 3440篇 |
2005年 | 2752篇 |
2004年 | 2230篇 |
2003年 | 2262篇 |
2002年 | 2078篇 |
2001年 | 1825篇 |
2000年 | 1450篇 |
1999年 | 1097篇 |
1998年 | 873篇 |
1997年 | 705篇 |
1996年 | 670篇 |
1995年 | 482篇 |
1994年 | 439篇 |
1993年 | 322篇 |
1992年 | 270篇 |
1991年 | 276篇 |
1990年 | 254篇 |
1989年 | 217篇 |
1988年 | 110篇 |
1987年 | 93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量的日益繁重,快速畅通的交通与横穿行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保障行人的安全,配合“畅通工程”的实施,人行立交的设置日显必要。天桥的净高要求大且不易与周围环境协调;地道隐蔽于地下,有利于路面保持整洁通畅,且地道内冬暖夏凉,行人又免受日晒雨淋。同时,厦门地处地震带,地道的抗震性好,人行地道较之人行天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厦门市已先后在多条新建或现状城市干道上实施了人行地道工程。 相似文献
2.
4.
在探索综合性大学中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师教育双专业的特性,实施了综合性大学师范本科教育3+1课程方案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以化学教师教育培养为例对3+1模式的作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5.
李海英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75-78
学习模式与教育方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工具性教育导致了一味灌输的接受认同式学习模式,它不能适应新世纪人类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化占有式思维,形成一种以化批判与生成为机制的建构性学习模式,这才是当代学习理论探究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球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1):79-82,157
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逐步形成共识,即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和柱石。职业技术的特色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围绕职业技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联系提出如何在学校课程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并积极倡导职业技术的特色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怎样体现职业技术的特色教育的诸多方面,并强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如何从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规格与市场要求出发,来思考问题,并形成与一般学校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思路,办学途径及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厦门市技术市场从无到有,大批有志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明显,技术交易额逐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厦门市大部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收集水平低,服务手段落后,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供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便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形成全市乃至全国的电子网络技术市场,服务于厦门市的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建立厦门市网上技术交易市场,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厦门市科技信息业不断发展的需要.2000年12月,厦门市科技局支持并批复本项目的研究,目前已按项目任务要求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相似文献
8.
9.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督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评价的取向支配或决定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所以,评价的取向实际上是对评价本质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