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强调建筑文脉,就是更加强调个体建筑是群体的一部分,注重新/老建筑在视觉、心理、环境上的连续性.新旧建筑在建筑造型上不必完全一致取得一定程度的协调,或形体、或色彩、或风格、或气势.建筑物的体量、造型、质感、色彩、装饰、细部处理等方面是与原有建筑协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用法来说,指示可以分为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其中,现场指示又可分为对立型和融合型两种;文脉指示也包括会话型文脉指示和说明型文脉指示两类.日语中的场所指示词"そニ"并非简单地表示"那里",结合具体语境有不同的含义.本文拟按照指示的各个类型和具体语境,运用语用学和相关日本文化知识来分析"そニ"的指示对象和内容及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发掘城市空间的"髓"--场所精神、城市文化与人类行为,并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对城市空间环境做出合理的布局和处理.文章通过在过渡期规划中的设计实践,树立新的规划理念,运用新的规划手法,在重塑城市空间之"髓"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论文结合新疆地脉、文脉特点,提出了“千载西域边陲风,活力亚心人文情”的旅游形象,并就民族旅游产品形象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语意学”在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被引入设计领域。其创始人克里本多夫从广义上定义了设计中语意学的研究内容:设计作品不仅仅要具备物理功能,还要能够提示如何使用,具有象征功能,构成人们生活的象征环境。语意学在室内设计中承担了探求作品“潜台词”的作用,以更加明确的视觉形象和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态设计,传达给使用者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室内设计作品更加适应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感受,以提升设计的人性化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着力于探索在市中心紧张用地条件下的校园一体化设计,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建筑与既有历史文脉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王伟;卢渊;陈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6):979-982
通过对历史城区改造过程中现状的分析,提出当前城市历史城区改造中应当做到保护和复兴的统一。文章以陕西关中地区的韩城市老城区为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方法。在历史城区改造中应当注重整体保护和文化相结合及开发和利用相和谐等策略。达到历史城区改造中保护与再生、协调与共生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条古道,一棵古树,一座古桥,一条古弄……饱含着一种文化,承载着一段历史……通过对杭州市机场路历史文化碎片的挖掘和重塑,将机场路打造成集文化.历文,现代、景观于一身的杭州东北部最美丽的林荫景观大道。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