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建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80-83
目的探讨教体结合模式下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个案研究方法分析高级中学体育生招生、学习、训练、管理经验;通过文献法把握了解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内涵。结果统一招生与优秀苗子重点选拔是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体育特长班的建立是落实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机制的前提;依据训练基础,因材施训是体育训练普及与提高的关键;改革高校体育生培养机制,是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结论高中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加强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以向高校输送优秀体育生源为目的,建立从招生、训练、学习、管理到输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使得工程硕士培养适应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工程硕士培养单位面临的挑战.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国家重点产业与国防需求,从项目设计到培养过程、学位授予以及项目后反馈等环节开展积极探索,实现了工程硕士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链接.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他们的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玉林师范学院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胡云华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4,11(1):120-123
数字图书馆具有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等特点.数字图书馆建立后,馆员素质如何适应数字图书馆的要求,培养机制的建立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6.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3)
有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意愿、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的加速器,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大幅度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为了有针对性地构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证了影响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教育培养机制、构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90-93
随着互联网技术革命周期日渐缩短,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随之日渐加深,该群体的网络伦理素养问题也日趋显露。青少年作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凸显出的道德责任感缺失、情感交流贫乏以及其他青少年自身迷惘等问题,应为当前网络伦理教育的首个重要目标。因此,本文提出应从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个角度全方位综合考虑,将学校教育作为中心、家庭教育作为基础、社会教育作为补充和转承、个人自我修炼作为关键,四个方面共同协作,有针对性地完善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培养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5所高校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高校辅导员工作归结为7个主要方面,验证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据此,本文进一步就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1)营造科研创新的学校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2)加强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3)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4)做好辅导员的选拔和配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新世纪的普世价值观,也是新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潜在的创新精神,唤起努力进取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培养机制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思想教育中不断积累经验,革新陈旧的思想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方法和工作机制,形成科学与务实的思想教育体系,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庆5所高校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高校辅导员工作归结为7个主要方面,验证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据此,本文进一步就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1)营造科研创新的学校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2)加强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3)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4)做好辅导员的选拔和配备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