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秦政 《科技导报(北京)》2012,30(7):12-12
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刘延东、马凯、万钢和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与会。会议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4.
政府引导下政产学研组成的科学城协同创新主体,发挥创新联盟主体的优势互补,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政府引导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应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影响协同创新联盟主体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析联盟主体参与意愿、政府的激励力度等因素对协同创新体系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的监管意愿对企业与学研方的策略选择影响显著,且企业更加敏感。政府的奖惩措施、消极合作的机会损失对企业与学研方的影响程度不同,对学研方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外部协同创新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是跨组织协同创新。依据各组织是否处于同一产业内,跨组织协同创新又分为横向协同创新和纵向协同创新。以跨组织横向协同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新模型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绩效、创新风险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提出横向协同创新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为跨组织协同创新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长三角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在社会发展科技领域具有协同创新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两省一市应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的共同目标和共性需求,在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循环经济、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坚持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相结合,紧密衔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若干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切实加强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9.
容岚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4,(12):39-41
以重大协同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014年度"2011计划"认定工作突出了"实力+实干+实效"(简称"三实")的要求,直接带来了认定结果的重大变化,"985工程"高校优势尽显。评价标准的提高,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徐慧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4,(12):24-25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家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形式,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由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利成果实施转化状况调查显示,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科技计划项目专利成果的许可、转让、产业化实施等,因此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中应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参与程度,同时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纽带作用,提高中介机构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资于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