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篇 |
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1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3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42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制造业领域的23个主要行业为例,根据人因工程学应用领域与技术条件的协调性,采用乘法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人因工程学社会化应用潜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对人因工程学社会化应用潜力进行了整体宏观定量评价和不同行业分类排序,并指出了人因工程学与行业关联度、行业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研发强度、行业技术创新机会等是影响人因工程社会化应用潜力的重要因素,对合理评价人因工程学的社会应用价值、制定人因工程学的社会化开发应用战略及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了苏州、无锡和常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在规模、速度、结构、绩效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规模方面,苏州外资制造业占有绝对优势,民营制造业无锡最强;速度方面,常州外资和民营制造业发展最快;结构方面,苏州外资和民营制造业的集中度最高;绩效方面,无锡制造业的表现最好。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人们对苏锡常制造业发展的认识,为企业经营者及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占比呈现持续上涨态势,但服务业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仍然存在,随着人工智能和服务业的融合,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提高有待进一步验证。我们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验证了“鲍莫尔病”的确存在;加入人工智能因素后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确提高了,但是进一步的分解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和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并非由于技术进步,人工智能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在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仍然有限,这是由于人工智能作用的滞后性所致。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否在当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介绍了制造业的内涵及地位.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政策的内涵,提出了加大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及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等促进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与山东省制造业升级的实证检验——基于地区、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山东省制造业利用外资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利用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对分行业和分地区的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制造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市场开放度、市场竞争度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对溢出效应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对中日制造业的调查和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提高竞争的途径。方法 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经营战略,新产品开发和组织管理方面对中日企业情况进行对比和主要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分析得出中日企业在经营战略,新产品开发和组织管理方面的主要差别,并对制造业的发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稳定的均衡关系;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不在转型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上做文章,浦东将在工业领域失去优势。20多年来得建设发展,使浦东飞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发展成就可谓举世瞩目。然而由于各项成本的提高,新区对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吸引力逐渐减小,不少大型企业将制造环节逐渐外移。如果不在转型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省1978-2012年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得出福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建立了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其结果显示目前福建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不高。而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