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世界各国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稿讨论解决信息问题可借鉴和采用的若干政府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公共管理包含传统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和现代公共管理两个不同范式。其中,传统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以效率原则为核心价值取向,现代公共管理则应该主要追求公平、正义等民主价值观。全球化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全球性问题的与日俱增与现有政治实体治理能力的相对滞后之间矛盾的突显,它给公共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并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球治理反映了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3.
全球冶理的观念已经深人人心,促使我重新思考相关问题的是近年来国内热议的美国倡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及其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所带来的严峻挑战。近年国内外学行对TPP背后的动机及其影响多有论述,这里也不愿做添足之举,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如何透过这些观象看待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某些问题。20世纪下半期发生的东、形经济奇迹,无疑是全球治理的一个极佳注脚。战后处于经济崩溃边缘的日本、成立不过半个世纪的东盟和经历了“文革”冲击的中国等, 相似文献
4.
5.
《世界知识》:今年上半年,国际上新老问题此起彼伏,有点让人眼花缭乱。您怎样看当前国际形势?乐玉成:上半年国际形势可以简要概括为"稳"、"乱"、"变"、"治"四个字。"稳"就是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主流,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朝核、伊朗核、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基本保持了对话解决的势头。"乱"就是世界依然乱象丛生。欧债危机从"急症"转成"顽症",西亚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状态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拖累着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国债信用降级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风险结构更趋复杂,国际银行业海外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迅速上升,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凸显。 相似文献
7.
8.
5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习主席指出: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继而,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及代表参与的亚信峰会发表了《上海宣言》。 相似文献
9.
<正>气候变化与军备竞赛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两个挑战看上去是两个不同的议题,但是这二者之间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军备控制都需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哲学,在研究层面,这两个学科也存在直接的关联。本文以三个问题为例,介绍应对气候变化与军备控制这两个全球治理关键领域之间的关联研究。 相似文献
10.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20-25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如何应对成为其能否和平崛起的关键。聚焦"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评估与战略选择:历史与现实的考察"这一主题,与会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不断经历着"自视"与"他视"的形塑过程。尽管中国对于国际安全环境的认知和战略选择不断升级,但当今外部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较为复杂。中国周边环境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趋向,未来中国的周边环境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疑虑及其消极影响。此外,在全球治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突出的背景下,全球治理体制变革需要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