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6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6篇 |
教育与普及 | 5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0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12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南部边境地区,主要是指与越南接壤的绿春、金平和河口三县,东经101°47′—104°17′,北纬22°26′—23°00′;整个区域位于哀牢山的南端,云南高原向越南低地或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由于元江、藤条江、李仙江的强烈切割,形成了山高、坡陡、谷深的中山狭谷地貌。海拔由河口县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口水面的76.4m至金平县西隆山的3074.3m。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区内水资源丰富,有元江、藤条江和李仙江等水系。其中,元江贯穿东部。藤条江源于红河县牛威,由金平县那发流入越南,河流枯洪悬殊,年最大流量1850m~3/s,枯流量19.8m~3/s,洪枯流量变率达93.4,汇水面积307.5km~2。李仙江长96km,汇水面积3325km~2。区内发育的砖红壤、赤红壤、燥红壤、红壤、黄壤棕黄壤具有立体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沈康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4(4):47-53
本文以南昆铁路所经县区为主,同时考虑经济辐射关系,划定南昆铁路云南境内经济区,简要分析了区内城镇体系的现状;为云南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但除昆明,曲靖两市外,其他城镇都具半城半乡特点,且城镇间缺乏明显的专业分工,难予发挥各垢优势,提出了城镇体系布局的四条原则,即城镇发展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镇体系的建设必须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系;城镇规划要严格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与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为主,在此基础上拟定了以昆明市和曲靖市为中心的两片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规划设想;确定昆明市和曲靖市城市性质和发展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这宁和晋宁县城为市;加强其他县城,重点镇和乡镇的建设,通过以上规划的实现,使全区城镇体系的建设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3.
5.
国内外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发展及云南省的差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综述当前国内外设施农业技术最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研究了21世纪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科研方向,并分析了云南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7.
自1997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现代化战略以来,已有16年历史。16年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云南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1999年云南省即着手规划云南省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2001年5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云南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制定、产业化加工、国际化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8.
9.
一、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云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规模巨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全省2006年末总人口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0.19万人,比上年增加0.9%;农村劳动力2190.54万人,比上年增加1.4%,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8.9%,可见,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刘诗仁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3):7-11
任何艺术样式都会把创新这面旗帜高高举起,云南壮剧在题材处理上的一大特点就是立异标新,从众多的传统壮剧剧目和大量存在的条纲戏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不仅体现了云南壮剧与中国传统戏曲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也使壮剧艺人们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理解和演绎更具民间性和草根性,从而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社会群体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文化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