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 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筛选和理性分析综合性评价指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等5个方面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TOPSIS法对东北三省13个全国第一、二批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步调不一致;“四个现代化”之间未能达到协调发展;高城镇化率未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稳固特色经济发展、强化区域间资源互动、改造传统农业和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加快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阐释了该片区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模式下绿色产业发展的几个举措.  相似文献   
4.
针对村庄分类实践中普遍存在与空间管控需求衔接不紧密, 影响规划上下传导有效性的问题, 基于实用性原则, 探讨如何分步对接空间管控与用途管制要求。在此基础上, 结合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结果以及多轮上下联动组织方式, 形成兼顾实际管控需求和村民发展诉求的村庄类型谱系与分类路径, 并以天津市武清区622个村庄为例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乡村空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和抓手。以往城市价值逻辑影响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无法满足新阶段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从乡村本体视角出发开展乡村空间治理的针对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主体性视角的理论内涵和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进而探索针对性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乡村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寻求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主体地位。(2)乡村主体性是乡村面对转型发展诉求时所展现的能动性,其理论意义强调内生增长意识、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与包容发展路径多元性。乡村主体性视角下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转向多元价值、村民主体和生活主导。(3)基于乡村主体性的视角,乡村空间治理的实施路径可以从提升主体人居环境、促进村落产业经济、完善县域社会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18—2020年期间六盘水市农业三大产业猕猴桃、刺梨、茶叶中的21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投入与产出数据,对21家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解析,探究影响六盘水市农业三大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六盘水市21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主要受限于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显著影响着全要素生产率,三大产业均属于技术推动创新绩效型。因此,为有效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必须以重塑创新格局提升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三峡库区特色农业发展及其效应,对该区域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从村域角度出发,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仙女村为例,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调查获得当地农业种植、人口结构、生计变化和农户收入等数据,探讨仙女村乡村特色农业演变及其效应.结果表明:1)仙女村农作物种类从多样化的传统农作物向单一的特色农作物发展,脐橙逐渐成为当地的主导农作物,产量迅猛增长; 2)仙女村村民年收入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农户生计类型发生改变,由纯务工向纯务农转变,农户外出的务工地点与仙女村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 4)脐橙林从散乱分布到集聚分布转变,在空间上不断向交通线路靠近,并且脐橙种植的品种类型也趋于多样化; 5)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脐橙林种植面积的扩大,仙女村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增强了仙女村生物多样性,该村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土地的生产力提高,仙女村生态和经济效益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20,(4):29-32
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厚植文明乡风,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诸城市通过建设文体阵地提升农民素养、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生活、弘扬特色文化武装农民思想、实施文明创建带动农民进步等方式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政府工作层面、治理层面、村民文化取向层面仍然存在不足,建议结合诸城社区的"三区"共建共享规划进行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并注重开展基层干部培训,提高社区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是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和全局性任务.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既遵循国际上乡村现代化的一般发展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其内在发展逻辑性,系统观念、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内生源动力、国际经验与教训以及协同机制等均值得深入研究.按照乡村居民、乡村产业、乡村景观、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组织、乡村生态和城乡关系等8个重点领域,探讨了乡村振兴的目标设想和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