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凯民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针对当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诸如实习基地难以稳固、实习岗位难以落实、质量难以保证、实习管理困难等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困境,以三螺旋理论为主要理论架构,通过对政府公共管理策略的研究,寻求破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所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三螺旋理论,以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为例,介绍"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创新和实践中形成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4.
三螺旋理论被学界认为是科技创新研究的新领域、新模式.其一经提出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深入研究及应用.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有学者引进三螺旋的概念及理论,此后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然而相关研究略显分散,且与国内科技创新实际紧密结合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滞后.科技创新三螺旋模式中大学—产业政府三者是相互独立,且都可以成为领导性机构的.而这与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相符合.在科技创新三螺旋模式的研究中准确把握我国政府的适切功能与定位是正确运用该理论的前提.通过分析并研究3个科技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应准确把握三螺旋主体的内核边界,不断促进大学、产业创新要素增长,有效推动三螺旋主体内、外的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了“抓住一条主线,实现两个对接,做好三个结合,夯实四项建设”的“1234”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CDIO模式为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并以三螺旋理论为指导,在政府、企业和学校间建立了良好互动关系,形成了社会化的工程教育大环境。在人才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工程伦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为顺利推进“一体化”进程,引入三螺旋理论.政府是三螺旋中重要参与者之一,应当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功能,包括:强化政策导向,深化管理体制,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螺旋模型阐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在一个时间周期内的创新工作思路,指出了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科技孵化工作应围绕"培育人才——涵养人才——发展人才"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三螺旋——协同创新理论的研究,探讨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问题,以期能够为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机制提供有益思路,进而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9,(10):1690-1699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进步的基础,政产学研间的合作创新是农业创新的主要模式并能更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经济增益三方的联动发展.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农业领域的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较少.基于三螺旋理论,利用中国农业科技31年的专利数据,来探讨城市尺度农业政产学研机构间合作创新的网络特征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表明:①虽然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高,但合作创新网络发育程度不高.企业是合作创新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一些创新团队已经形成明显的创新极,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混成组织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参与度很低.②网络结构正由单螺旋向双螺旋阶段演化,而三螺旋阶段的到来还较遥远.科研方机构与产业方机构的合作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合作创新网络结构呈现极化趋势.③各螺旋主体之间功能的互补和知识溢出的正外部性是决定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不断发育的内在因素,而市场拉动和政府驱动是决定三螺旋各自得以发挥作用的外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三螺旋理论与“一体化”有契合之处,企业在“一体化”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实践中大多数企业消极被动。企业动力匮乏的原因来源于企业自身、高校、政府三方面,因此,企业自身应从获取人才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增强利益驱动;高校要与企业形成“双主体”模式;政府应在制度安排、政策优惠、降低风险等方面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最终在三螺旋理论指导下,形成高校企业“双主体”、政府参与保障的“一体化”架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