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1篇
系统科学   52篇
丛书文集   122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17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邹金宝  邹自力 《江西科学》2021,39(6):1041-1045
基于南城县2010年、2013年、2016年与2019年4期遥感解译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重分类为8类,利用Fragstats4.2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FLUS模型预测南城县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南城县景观生态风险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黄河流域2005、2010、2015年三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黄河流域2020和2025年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黄河流域过去及未来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5-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内部转移为主;整体呈"三增两减"特征:未利用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城乡工矿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不断增加,不同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变化速率不同.②2005-2025年,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不断提高,分别为1.041 3%、1.625 4%、1.624 9%和1.624 4%,说明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干扰度与日俱增.③过去10 a(2005-2015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并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但总体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未来几年与过去10 a相比维持较稳定的空间增减特征,除黄土高原地区外,黄河流域其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城市边缘区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了相关专家和学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1898~2017年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利用ArcGIS为研究手段对哈尔滨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图进行矢量化并分析,进而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主城区扩张具有阶段性;各类功能空间占比波动发展并趋于稳定;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方式为向心式、离心式与扩散式并存;行政区功能逐渐趋于明晰,发展至今各个行政区行使各自的功能;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近现代出现的空间置换效应明显;历史因素、社会经济、政府政策均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结合国内外低碳土地利用的研究背景和实践,分析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效应,并对城市土地低碳化与集约化利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采用鄂州市实际构建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鄂州市2000-2013年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由此,总结鄂州市再加入低碳因素后土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恩施市2003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本文利用ENVI5.1将影像分成六大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同时,采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动态度的数学模型和混淆矩阵的分析方法,研究恩施市2003—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3—2015年,恩施市土地利用类型占比最高的为林地和耕地,二者总面积超过恩施市总面积的80%,林地和耕地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大的用地类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剧烈的主要为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动态度K2分别达到28.43%、16.63%和7.74%;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方面,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转化,其次是草地、裸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仅次于化石能源消耗的第二大碳排放源。1979年以来,中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旅游发展所需的交通、住宿、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导致显著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为测算旅游业发展驱动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旅游景区植被碳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次田野调查重建了景区尺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明确了景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路径,结合研究区植被碳密度计算了2004-2010年景区植被碳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景区土地利用格局显著变化。在研究期内草地是景区主要植被,但随着旅游的发展,草地与灌丛、林地等用地之间不断相互转换。尽管有约 52ha土地用于旅游住宿、基础设施及休闲活动设施,但景区内植被碳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442.4Mg,这主要是因为景区为提高旅游环境质量而进行的植被保护措施。这表明旅游业可以通过良好的景观营造等土地管理措施,增加景区碳汇,用以“中和”旅游业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有助于合理调控土地利用方式。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9.3和Fragstats 3.3分析了大宁河1988—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系统分析了不同坡度、不同高程、不同岩性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8—2010年间大宁河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显著,以旱地面积的增加和灌木林的减少及建设用地的增加为显著特点,集中体现在低高程(小于800m)、低坡度(小于25°)下的泥岩砂岩地区;2)大宁河流域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景观格局较为破碎;3)大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景观格局,与人类的干扰程度有关。最后,提出在不同坡度、高程及不同岩性区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以降低景观格局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省芜湖市四区(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为研究区,利用1994年Landsat-5的TM影像、2006年和2014年Landsat-7的ETM+影像解译结果,获取芜湖市四区三期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基于ENVI图像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芜湖市四区1994—2014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做定量分析研究,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探讨各类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