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住宅高空坠物伤人事件逐渐成为重要的安全隐患,对现有住宅建筑进行防止高空坠物的改造势在必行.随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老旧小区的改造日益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而提高人居环境安全性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中之重.结合目前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推广实施,在遵循微改造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在建筑外墙上增设外延防护装置以承接高空坠物的解决方案.所设计的防护装置是在建筑外墙上加装由支架模块和钢缆组成的复合承力结构,并在其上覆盖柔性板材.该方案不仅能有效地化解高空坠物所带来的风险,而且具有资金投入少、施工周期短和造型美观协调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评估总规尺度城市规划布局对热环境影响的高精度模拟方法.实现了高精度土地利用、地形等数据向WRF静态数据场的转化,并确立了所需的物理方案和UCM城市参数.以大连连续晴朗天气2015-08-09—2015-08-14为例,进行了100 m的高分辨率模拟,模拟结果与气象站观测值吻合较好.以1993年和2020年的两种土地利用和规划资料进行了WRF模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1993年以来,随着城市扩张,城市温度不断升高,平均风速下降.城市总体升温幅度为0.56 ℃,甘井子区、金普新区等地区温度上升最明显,在1.0~1.5 ℃.温度上升幅度超过1 ℃的地区占城市总面积的12.6%.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等城市建成区的温度升高范围较小,介于0.3~0.8 ℃.金普新区风速下降最明显,下降平均值为0.62 m·s-1;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的城市扩张与1993年相比并不明显,但受到周边影响,风速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新型立式蓄冰板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式封装板蓄冰设备的优化研究中,冰板结构尺寸的确定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环节.通过建立二维立式蓄冰板的相变传热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对蓄冷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同结构立式蓄冰板内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蓄冰板的蓄冷、释冷性能,从而确定蓄冰板的优化结构,得出蓄冰板的厚度对完全结冰所需蓄冷时间、平均蓄冷速率等的影响较大.为充分利用8h的波谷电价时间段,确定立式蓄冷板的最优结构为600mm×320mm×50mm.  相似文献   
4.
实地考察和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害现象,将震害按照建筑的类型、结构形式等进行了归类,指出建筑的不同结构形式、跨度以及粗糙的构造搭接方式等由于受力不均匀严重地影响了整体的刚性和抗震性能.不仅底框架结构以及简易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导致整体垮塌的现象严重,非承重体构件的震害也会造成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调研日本震灾调查的体系和经验,认为建筑震害的研究应以系统全面的全数调查为依据,建立一定区域的建筑受灾程度的数据库,通过分门别类(结构类别、结构形式、层数等)的统计分析,导出针对性强的抗震性能与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本文笔者基于多年从事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深度探讨了城市规划对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社会系统的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优化意义与路径,全文关于路径的探讨是建立在笔者长期的规划工作经验基础上,相信本文的研究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的城市灾害实际情况,依托不同级别的绿地建立避难空间体系仍将是今后城市规划的主要选择.指出了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在避难减灾方面存在的重宏观微观,轻中观;重形态,轻功能;重比例,轻人均;重平地,轻山地等规划设计问题,并借鉴亚洲其他地震频发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实例,提出在规划设计中依托绿地系统完整构建城市避难体系,合理设置各级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场地设施,切实满足避难要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彦  陆伟 《科技资讯》2009,(11):189-189
城市的主体是人,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城市规划不能忽视人的发展,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关注城市规划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的生存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关系的三个议题,全文是笔者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对城市规划本质的理解与诠释,阐释了城市规划在对于人的发展这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上的作用,相信对从事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实际可行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技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后,科学处理和再生建筑废弃物成为降低震后环境污染、节约骨料资源和开发新型材料的关键问题.遵从再使用、再利用和再循环建筑废弃物的原则,探讨了国外地震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与管理特点,分析了震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方法和用途,并剖析了就地取材骨料再生利用实例,包括混凝土的再生技术与性能和建筑废物砖的制作与性能,提出了建筑废弃物特殊化再利用的对策,应从清运管理、实施操作、低成本、无害化以及规定回收再利用率等方面开展,为灾区有效再生利用地震建筑废弃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对电热膜供暖系统进行了经济分析,讨论了电热膜供暖系统在住宅取暖应用中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0.
语言传输指数STI和语言可懂度指数SII为当前语言可懂度的两个主要客观评价体系.对STI和SII计算模型和测量结果的研究表明,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测量结果的差别也主要是由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造成的;STI和SII的汉语语言可懂度主、客观评价关系曲线差别也不大,都可以用来对汉语的语言可懂度进行客观评价.但考虑到SII的测量过程更为复杂,在传统建筑声学等领域的应用也不具有优势,以及ANSI S3.5对测量条件限制的相对宽松可能会带来数据之间的可比性降低等因素,STI更适用于对汉语语言可懂度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