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志诚  郭迅  陈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4):14157-14165
摘 要:弯曲破坏、剪切破坏是钢筋混凝土柱的一种典型震害形式,为研究不同强度钢筋的RC框架柱抗震性能,进行了两组剪跨比为3,共12根柱的1/4缩尺平面框架拟静力试验。对其破坏形态,延性以及应变,抗剪、抗弯承载能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筋强度对柱的破坏模式有影响,配置高强度钢筋的框架柱以剪切破坏为主,延性较差,滞回曲线“捏拢现象”明显,呈纺锤形,属于脆性破坏;配置低强度钢筋的框架柱以弯曲破坏为主,表现出较好的延性特征和耗能性能,破坏前有明显的变形,且柱应变为另一试验的1/2。另外根据两组试验相关参数进行不同钢筋屈服强度、不同混凝土等级的抗弯及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计算;引入钢筋与混凝土的匹配度系数α作为衡量柱破坏模式的参数:α<0.46~0.48时,柱会发生弯曲破坏;α>0.46~0.48时,柱发生剪切破坏。因此在RC框架柱的抗震设计中,所配置钢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匹配度问题宜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高度保守的核糖体18SrDNA序列可用于经济快捷且精确地鉴定浮游植物的种类。2018年夏季,广西北部湾近海的对虾养殖区内发生了原甲藻引起的藻华,藻华的优势种密度为5.5×105 cells·L~(-1),本文采用形态学观察法结合序列分析鉴定的方法来鉴定该藻的种类。结果表明,在形态上,这株分离培养获得的原甲藻(编号BBGA-9003),其大部分细胞类似心形或卵形,少部分细胞近似三角形,鞭毛2条,细胞长和宽分别为(16.55±1.42)μm和(13.84±1.86)μm。该原甲藻经18S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原甲藻序列和GenBank中56株不同种原甲藻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系统进化树上与不同来源的微小原甲藻聚在一大分支上,且与各微小原甲藻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与其他种间的遗传距离。因此,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鉴定该株原甲藻属于微小原甲藻,此种藻华的发生意味着北部湾养殖区有害藻华种类多样性的增加。本研究为18SrDNA序列测定用于海洋浮游植物种类鉴定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广西北部湾养殖区有害藻华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朱冬琳  陈波  唐声全 《广西科学》2019,26(6):641-646
为研究北部湾在内的南海西北部海域环流结构的时空特征,本文基于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模式和气象强迫数据,通过三重嵌套模拟研究南海西北部环流在风力强迫下的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西北部流场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基本为西南向流,夏季基本为东向流,流场结构复杂,外海涡旋众多,Ekman运动特征较为明显;(2)北部湾流场呈现出较强的密度流特征,冬季基本为气旋式环流,夏季同时存在较小尺度的气旋式和反气旋式环流; 7月湾口表层的气旋式环流结构向下直接影响到海底;(3)北部湾的海表面盐度受蒸发降雨影响较大,盐度分布西低东高,这与湾口和琼州海峡入侵的南海高盐海水有关;(4)在热盐作用和季风驱动下,琼州海峡的表、底层流冬季为西向流,夏季为东向流,冬季广东沿海地区的富营养化海水可能通过琼州海峡影响广西近海海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宪云  陆海生  陈波 《广西科学》2014,21(5):555-560
近年来,由于广西海岸带开发速度加快,港口物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镍铁合金材料、制浆造纸产业迅速向沿海地区集聚,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通过各种通道入海,使得局部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本文在分析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的5点对策,以期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海岸带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填海工程对钦州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德信  李谊纯  陈宪云  陈波  张荣灿 《广西科学》2014,21(4):357-364,369
【目的】研究钦州湾大规模填海工程导致的水动力环境变化。【方法】构建一个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利用2007年与2009年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钦州湾的潮流运动规律。进一步计算分析了2008~2012年钦州湾大规模填海建设前后水动力变化状况。【结果】结果显示:钦州湾东航道、金鼓江航道浚深导致航道内流速减小,最大减小量约0.145m/s;三墩公路建设导致其西侧流速明显缩小,最大减小量约0.224m/s,而其东侧流速显著增大,增量最大达0.322m/s。【结论】大规模填海工程导致钦州湾2012年水体体积比2008年缩小约2.21%;钦州湾水交换能力变弱,海水半交换周期最大增加0.56d。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海南岛西岸的上升流与暖池的特征及生成机制。【方法】首先构建更为全面的控制模型(控制实验),包括日平均风场、热通量、侧边界通量、潮汐强迫以及河流径流等强迫场,然后在控制实验基础上,构建无潮汐强迫、无热通量强迫、无季风强迫等3个敏感性实验来分析3种强迫因子对海南岛西岸上升流与暖池的作用。【结果】夏季海南岛西岸存在上升流,该上升流受热通量和潮混合共同控制,缺乏其中任何一项上升流都会消失,而西南季风起反作用。另外,海南岛西岸在冬半年为暖池控制,秋季更为显著。东北季风引起的垂向混合与潜热通量对暖池起相当作用,ENSO事件对暖池的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结论】控制实验结果与"908"调查结果及历史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在流场与水团验证方面效果理想。另外,敏感性实验结果得出了比前人更完善的海南岛西岸上升流与暖池生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一直认为以湖相沉积为主,缺少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应用钻井、岩心、露头、分析测试数据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元坝地区沉积与前人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一元坝地区地层特征与周边地区特征相似,岩性上可以划分5个岩性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以细粒沉积为主,可作为全区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志层;其二须二、须四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平原-前缘沉积体系,辫状河道沉积极为发育,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三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物源来至北偏东向的米仓山造山带,而不是前人认为的龙门山造山带,这种近源补给模式是研究区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建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的书院制学生事务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制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可以有效消除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但同时也产生了部门增加、职责不明、管理效率降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书院制学生事务管理系统,为书院制高校的事务管理提供一套更加契合书院制的通用解决方案。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在处理学生事务的过程中优化职能分配、加快信息交互、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显著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利用薄片观察、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新立地区嫩三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喉道类型,分析了该区嫩三段的成岩作用及沉积微相对储条物性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成岩阶段的划分.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原生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有效储层以高中孔-较细喉中喉、较高配位数结构储层为主,微观孔隙结构直接决定储层物性优劣.沉积微相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发育的主控因素,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控制着储层有效砂体的展布.确定了该区嫩三段目前处于早成岩B阶段,建立了该区的成岩演化序列;阐明了研究区成岩作用较弱以及各种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仑河口水交换能力及物质输运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随着入海污染物的不断增加,北仑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对其水交换能力和物质输运特征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方法】基于COD调查结果,应用ECOMSED模型模拟北仑河口海域的水交换能力以及夏季与冬季的COD输运特征。【结果】北仑河口海域的水交换半周期为4.5d,水体交换80%的时间约为29d。北仑河口海域夏季两侧的COD浓度比冬季高0.4mg/L,冬季中央区域COD浓度则比夏季高,这一方面与夏季较强的羽状流引起的较强水交换有关,另一方面与该区域冬季存在气旋式涡旋有关。【结论】北仑河口海域的羽状流及环流结构对污染物浓度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