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一开年,一场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中国的部分省(区、市). 雪灾的严重,远远超出人们的所见所闻和想象:灾害波及的范围太广--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灾害冲击的行业甚众--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生产等;灾害影响的群众很多--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数百万人在路上饱受冻饿、拥挤之苦.  相似文献   
2.
3.
自动泊车系统模型研究与实车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动泊车系统开发过程中,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且搭建复杂?为了更好地解决自动泊车系统各功能模块算法的开发及验证,研究建立了自动泊车系统模型与仿真环境?分析了自动泊车系统原理架构,确定了自动泊车系统模型组成?结合自动泊车系统泊车过程中的车辆参数和环境参数,对系统模型进行了动态仿真,根据仿真数据在实车上进行测试验证,在相同的泊车环境下对仿真系统与实车系统泊车过程中关键点进行测量?对比数据结果表明,车辆方向盘转向角度相对误差在1.1%以内,轨迹控制横向距离相对误差在3.3%以内,纵向距离相对误差在2.1%以内?该设计的自动泊车系统不仅能良好地完成自动泊车,而且可以用于系统各功能模块算法的开发与验证,进一步提高了自动泊车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股螺旋弹簧单股钢丝的几何成形原理,提出了两种多股螺旋弹簧建模新方法,以弥补现有建模方法的不足。方法一推导了钢丝中心曲线的微分几何方程,可以实现多种建模软件下各种结构的多股螺旋弹簧快速建模;方法二通过改变多股螺旋弹簧中心线的两端节距,建立两端并圈的多股螺旋弹簧模型。最后给出基于上述方法的建模实例,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满足多股螺旋弹簧模拟仿真和有限元分析不同的模型需要。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研究未考虑张力对螺旋弹簧成形及回弹影响的问题,建立受张力影响的螺旋弹簧成形及回弹理论;讨论当簧丝受弯矩和张力共同作用时,弯矩与簧丝横截面应力、张力与簧丝横截面应力、回弹比与张力的关系;通过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6.8实现不同张力下螺旋弹簧冷绕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理论计算与模拟结果均表明:张力不同会导致弹簧最终回弹量的不同:张力越大,簧丝在卸载时越容易保持成形时的形状,回弹量越小:实际生产弹簧时,在除张力外的其他参数不易改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大或减小张力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回弹量.  相似文献   
6.
插值法是离散频谱校正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研究最为深入、算法种类最多的一种校正方法,按照采用的谱线类型又可以分为基于幅值谱比值和基于复数谱比值的两种插值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抗噪声性能是评价一种算法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回顾国内外插值校正算法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各种插值算法的原理和特点。通过仿真考察了各算法的抗噪声性能,重点分析了插值极性错误对目前各种算法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指出了现有插值法的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插值校正算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股簧的成形过程,分析了单股钢丝中心线的空间结构,在现有几何参数基础上计算了钢索分布圆半径、钢丝螺旋倍数和钢丝中心线的轨迹扫描参数。提出了基于特征扫描的多股簧辅助设计方法,通过一个扫描步即可得到多股簧单股钢丝中心线的模型,并给出了基于PROE软件的建模方法。在上述多股簧设计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模型结果,给出了多股簧加载过程中弹簧和钢丝应力应变特性的ABAQUS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多股簧承载时钢丝的应力应变特性、钢丝截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加载速率对多股簧簧圈振动的影响,弥补了现有多股簧分析和测试手段的不足,为多股簧的生产加工和性能实验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一开年,一场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中国的部分省(区、市)。雪灾的严重,远远超出人们的所见所闻和想象:灾害波及的范围太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成书的一部白话小说,基本反映当时北方口语的面貌。考察书中的特指问句,并与成书于清代中叶,反映北京口语的《红楼梦》①中的特指问句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对北方方言口语中特指问句在元明以及后来的发展状况有个粗略的了解。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提...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里"动词+补语‘见’"与"动词+补语‘到’"在语义表达、语体特点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追溯到它们不同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从来源看,连动式"动词+到+名词词语"和"动词+见+名词词语"在内部语义关系的差异影响到它们各自的语法化进程。从发展来看,中古时期"运行义动词+到+时间或地点名词"中"到"语法化为介词,但这种结构中的"到"与补语"见"无关。近代汉语时期,在"感觉动词+到+名词(客观上不可到达的物体)"结构中,由于语义关系的改变,"到"意义虚化,逐渐依附于前面的动词,"动词+到"与"动词+见"开始混同,并且进一步扩展到感觉动词之外的其它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