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4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S100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脑红蛋白(NGB)、水通道蛋白7(AQP7)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6例,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小体积梗死组(<5 cm3)198例,中大体积梗死组(≥5 cm3)168例;根据静脉溶栓后24 h复查CT结果分为出血转化组82例,非出血转化组284例;静脉溶栓治疗前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NIHSS评分≤15分组301例,NIHSS评分>15分组65例.记录患者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溶栓时间窗;同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S100B、HIF-1α、NGB、AQP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中大体积梗死组患者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溶栓时间窗在小体积梗死组与中大体积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组患者NIHSS评分、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溶栓时间窗明显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大体积梗死组患者血清S100B、HIF-1α、NGB、AQ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体积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转化组患者血清S100B、HIF-1α、NGB、AQ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IHSS评分>15分组患者血清S100B、HIF-1α、NGB、AQP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IHSS评分≤15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S100B、HIF-1α、NGB、AQP7水平升高参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体积的扩大、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NIHSS评分升高,可用于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静脉溶栓潜在出血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踏勘,对民族地区乡村景观视觉感知进行研究。按照视觉特性总结出7类典型乡村景观类型。从拍摄的151张照片中选取21张各类典型景观照片,对当地及周边100名村民进行喜好的风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景观和自然风貌景观喜好较高;对有规则、管理良好的景观喜好度较高;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如古树、古庙、古建筑等)的保护与开发充满期待。乡村景观的良好维护和合理规划对当地居民均有良好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对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提出一种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的安全可诊断性算法.首先,获得系统的全局模型,剪枝并确定系统是否可诊断.若系统可诊断,则构建该系统的安全诊断器,在全局模型中添加安全标签,判断系统是否安全可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判断分布式离散事件系统是否安全可诊断,缩小了求解空间;最好情况下实例状态数约缩减至7倍,平均情况下实例状态数约缩减5.45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U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原子Co在TiO2(101)面的掺杂位置和方式、几何结构和整体能量以及掺杂后产物的制氢反应机制,得到了稳定且易出现的单原子修饰结构,即单原子Co吸附在4个O组成的表面空隙的中心位,记为Co/TiO2(101)。进一步对Co/TiO2(101)的析氢反应过程和性能进行研究,确定了当且仅当TiO2(101)面完成表面羟基化反应后,H原子全覆盖的TiO2(101)表面才能进行后续的析氢反应;此时单原子Co是唯一的反应位点,整体的制氢反应自由能ΔGH*比Co(111)面更加趋近于0,显示出其具有远优于金属Co的催化性能。此外,Co和TiO2间的电荷转移和相互作用使TiO2带隙出现新的掺杂能级,可带来作为光催化基材的TiO2光吸收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弹性箔片气体轴承中箔片安装位置对轴承静、动态性能的影响,对具有不同箔片安装位置角的弹性箔片气体轴承进行了静、动态性能的计算。采用有限差分法耦合气体轴承压力控制方程及箔片柔度方程,获得了气膜压力、厚度分布及轴承承载力;基于小扰动法,计算了轴承的动力学系数。结果表明:弹性箔片气体轴承安装箔片时存在一个"敏感"位置区间,会对轴承静、动态性能构成显著影响;在这一区间内,气膜平均气压及承载力显著下降,主刚度系数下降,交叉刚度系数会在数值上接近主刚度系数,严重影响轴承稳定性,阻尼系数变化相对较小;这一"敏感"位置区间在数值上与轴承偏位角形成近似互补关系;在进行弹性箔片气体轴承实际安装操作时,可以先进行360°整周箔片轴承的偏位角计算,将安装狭槽布置在偏位角的对侧,即远离主要承载区位置。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首个采用沉箱基础的海上悬索桥,主要对水下预填骨料抛石升浆基床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性能,以及碎石基床与混凝土结构的摩擦因数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室内和现场实验得到碎石基床与混凝土结构的摩擦因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到水下预填骨料抛石升浆基床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普通碎石基床与混凝土沉箱之间的摩擦因数在设计规范规定的0.5~0.6内,而预填骨料抛石升浆基床与混凝土沉箱之间的摩擦因数为0.7~0.8,如考虑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膜作用,摩擦因数可达0.9.  相似文献   
7.
基于Jacobian矩阵的奇异和不收敛特性,分析了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组成和算法。将牛顿?最近点投影法(Newton?CPPM)隐式算法中高度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转化为求最小值问题,通过采用共轭梯度法求解该最小值来实现对传统隐式算法的改进。最后,以考虑软土结构性的Saniclay模型为例,在单元体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考虑不同的应变路径和初始应力状态,对传统隐式算法和改进隐式算法在计算收敛性、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方面进行对比,并通过工程算例检验传统隐式算法和改进隐式算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隐式算法,改进隐式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水下未知目标检测和方位估计中,无法同时对强目标和弱目标实现检测和方位估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方位稳定性的弱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阵元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然后利用目标子空间波束形成所得方位估计值在真值附近、比较稳定,背景噪声子空间波束形成所得方位估计值随机分布在[0°,180°]、比较随机的特点;最后对各子空间归一化空间谱进行方位方差加权,可以进一步抑制背景噪声子空间空间谱对弱目标子空间空间谱的干扰,缩小强目标与弱目标所在方位处空间谱幅值差异.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均证明,在同一频带和同一波束图中,相比分子带波束形成检测法,该方法可有效增强弱目标子空间空间谱幅值,缩小强目标与弱目标所在方位处空间谱幅值差异,同时实现对强目标和弱目标的检测和方位估计.  相似文献   
9.
泥水盾构隧道在富水高压地层掘进中,同步注浆浆液易逸散流失,为满足注浆要求,需研制出复掺外加剂的高性能注浆材料.以南昌地铁4号线过江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在传统外加剂材料的基础上引入纳米材料,选用膨润土(BE)、羟乙基甲基纤维素(HEMC)与纳米二氧化硅(NS)为复合外加剂组分,采用响应面法,以外加剂掺量为配合比变量,探讨3种外加剂及其交互作用对注浆浆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在对凝结时间影响方面,NS> HEMC> BE,NS具有促凝作用,而HEMC起缓凝作用;在对抗压强度影响方面,HEMC> NS> BE,HEMC与BE不利于抗压强度发展,NS可以显著提高抗压强度;在对抗水分散性影响方面,HEMC> BE> NS,HEMC与BE有利于改善抗水分散性.②NS具有小尺寸、高活性等特点,可以加速水泥水化进程,缩短浆液初凝时间,提高浆体早期强度,对浆液性能起着积极作用.③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回归模型与响应曲面,可以很好地反映外加剂对浆液性能的影响,同时能对复掺外加剂的浆液配比进行优化,所制备的新型注浆材料能够满足在富水高压地层盾构隧道施工的注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双缓冲腔环形间隙对凿岩机缓冲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液压凿岩机双缓冲系统的结构特点,应用孔口节流理论确定了缓冲活塞的静平衡位置,基于应力波传递原理得到了缓冲活塞的回弹速度,考虑油液的压缩特性推导出一级缓冲腔压力公式,由间隙流量公式得到了二级缓冲腔压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缓冲活塞的运动微分方程.应用Matlab工具对双缓冲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不同环形间隙下缓冲活塞的运动规律,探讨了环形间隙对一级和二级缓冲腔压力的影响.提出与环形间隙和活塞最大行程的比值相关的间隙行程系数η.仿真结果表明,间隙行程系数与双缓冲系统的特性密切相关,存在最优范围.搭建了实验台,通过实验对缓冲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