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文章采用基于矿料微细观作用行为的宏观试验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对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滑移剪切试验和车辙试验,并对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滑移剪切试验的指标中,滑移剪切能EI与车辙动稳定度DS的相关性最好,EI作为滑移剪切试验的评价指标,能更加全面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文中推荐了60℃时加载速率20mm/min的滑移剪切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进温拌技术水平为目的,采用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的生物质油为温拌剂,对70#京博、70#伦特、90#伦特石油沥青进行温拌,通过旋转黏度实验及针入度、软化点、10℃延度等指标确定温拌效果最佳的生物质油及其最佳掺量范围;通过动态剪切流变实验和弯曲梁流变实验,评价最佳生物质油温拌石油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通过红外光谱实验,研究3种生物质油对石油沥青的作用机理;通过四组分分析方法,研究生物质油A、B、C降黏效果差异的原因.黏度实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油中,4% 掺量的生物质油A能够使70#京博、70#伦特、90#伦特石油沥青的135℃黏度降低30% 以上,降黏效果最佳,生物质油B、C降黏幅度达不到温拌剂要求的30%,效果较差;三大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油A对3种石油沥青最佳掺量范围为2% ~5%;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油A提高了3种石油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降低了高温抗车辙性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掺加生物质油A、B、C后的70#京博、70#伦特、90#伦特石油沥青,光谱图均未出现新的特征峰,因此3种生物质油与石油沥青混合过程为物理变化;四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油A具有较高含量的饱和分,削弱了沥青胶团体系的引力场,增加了沥青胶团的分散度,从而导致沥青黏度降低,而生物质油B、C饱和分含量较低,分散胶团的能力差,降黏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废物利用及绿色道路材料开发,结合我国木质材料固体废弃物特性及生物沥青发展的需要,将杨木屑液化产物合成树脂,然后加入基质沥青制备生物沥青。分析了合成树脂掺量对生物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黏度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合成树脂掺量。并探讨了生物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在30~80℃温度范围内的变化规律;通过短期与长期老化试验,采用老化前后的针入度比、软化点增值、延度比、黏度老化指数指标分析了生物沥青的耐久性,并与基质沥青及SBS(5%)改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讨论了生物沥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生物沥青中合成树脂的合理掺量为10%,该掺量的生物沥青复数剪切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与SBS(5%)改性沥青较为接近,即生物沥青具有较优良的高温抗车辙性能;生物沥青抗长期老化能力与SBS改性沥青接近,远高于基质沥青。分析认为,生物沥青中的合成树脂可吸收沥青的轻组分使沥青质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改变沥青的黏度;合成树脂在生物沥青中可形成网络结构,提升其高温黏性及低温弹性;合成树脂与沥青交互作用,可增强沥青内部的黏聚力,进而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矿料接触对沥青混合料变形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的图像分析和数据统计得出集料接触指数(ACI)表征粗集料的接触特性。采用开发的矿料滑移试验装置,对5种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不同条件的矿料滑移试验,探讨了矿料接触指数(ACI)与矿料滑移能量指数(SEI)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矿料—沥青综合效应以及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料滑移能量指数(SEI)和集料接触指标(ACI)有较好的相关性。在60℃条件下,SEI与矿料—沥青综合作用参数ACI*VFA的相关性最好,而且随着ACI*VFA的增大,沥青混合料变形稳定性的增长率最大。在高温区间(大于50℃),SEI与ACI/VFA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温度越高,矿料接触特性对混合料稳定性的贡献越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逐渐由粘结效应转变为润滑效应,SEI随ACI/VFA的增长率有所减小。由于矿料—沥青的综合作用,尽管公称最大粒径相同,在60℃条件下AC-13b混合料比AC-13a和AC-13c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道路工程逐渐由单一交通属性向多功能性转变,将能源与路面相结合的“能源相关路面”逐渐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热点。为快捷有效的掌握能源相关路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采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以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基础,以energy pavement为主题词,检索得到1997-2020年内的2337篇文献为分析对象,分别从文献共被引、作者合作网络及机构合作网络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分析能源相关路面的学科分布特点及各学科间联系,梳理并对比各作者和机构的研究趋势。研究表明,与能源相关路面主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和美国。从2009年开始,研究论文数量急剧增加。现阶段研究侧重点主要集中在能源路面领域,即对全寿命周期评估、热岛效应、温拌沥青和水损害等主题进行研究;对路面能源这一新型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涉及能源收集、沥青太阳能集热器等研究主题。围绕以上两个维度的热点开展研究,并相互渗透与融合是加深能源相关路面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生物质油作为再生剂的可行性,研究不同种类生物质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通过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和布氏旋转黏度试验对生物质油再生沥青的物理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试验分析不同种类生物质油的官能团结构,探究生物质油再生效果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老化沥青中掺入10%的生物质油能有效改善其物理性能,提高针入度与延度,降低软化点与黏度.不同种类生物质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不同,蓖麻类和果木类生物质油的再生效果最好,稻壳类和毛竹类生物质油次之,棉籽类生物质油的再生效果最差.红外光谱试验表明5种生物质油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结构,蓖麻类和果木类生物质油含有较多的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的强度影响再生效果.5种生物质油对70#老化沥青的推荐掺量应控制在10%以下;对于90#老化沥青,蓖麻类与果木类生物质油的掺量应控制在10%以下,稻壳类、棉籽类与毛竹类生物质油的掺量需提高.  相似文献   
7.
将电石渣稳定土用作道路底基层的填料,对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电石渣稳定两种细粒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电石渣掺量、压实度、养生温度和龄期四种因素对电石渣稳定土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石渣掺量的增加,两种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在其掺量为9%和5%左右出现峰值,即为最佳电石渣掺量;压实度每增加2%,两种电石渣稳定土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0%和10%以上;随着养生温度升高,两种电石渣稳定土的强度增大,当养生温度由10℃提高到30℃时,其抗压强度可提高50%;电石渣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龄期延长而增大,前期(7d~28d)增长速率比后期(60d~180d)快;基于压实度和养生条件,提出了电石渣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为满足低等级道路底基层强度的要求,建议两种电石渣稳定土的压实度应分别大于95%和97%,养生温度应分别大于10℃和20℃。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物质油温拌沥青制备工艺的研究较少,合理的制备工艺是生物质油温拌沥青性能发挥的重要保证。采用生物质油与70#、90#基质沥青制备温拌沥青,通过熵权Topsis法确定了生物质油温拌沥青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评价了生物质油温拌沥青的高、低温性能;通过红外光谱与沥青四组分试验研究了生物质油温拌沥青的温拌机理,结果表明,生物质油温拌90#、70#基质沥青最佳制备工艺均为剪切温度130 ℃,剪切速率1 500 r/min,剪切时间10 min,发育时间15 min;生物质油的掺加降低了沥青的高温性能,但提高了低温性能;生物质油与沥青混合过程主要为物理共混,生物质油提高了沥青胶团的分散度,导致沥青组分发生了迁移,使得沥青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