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到人眼对颜色信息的敏感性,提出一种基于伪彩色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图像显示方法,即通过映射函数将DICOM标准图像中的65 536个灰度级映射到红-绿-蓝(RGB)颜色空间,从而以伪彩色方式显示DICOM标准图像,同时可以转化为其他图像格式。实验结果表明,DICOM标准图像中不同的区域会以不同的颜色区分,人眼可以直接有效地观察到DICOM标准图像中的许多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35名中学教师的调查研究,初步分析了当前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一,多数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趋于基本满意,但尚有部分教师对工作感到不满;二,高、低工作满意度的教师在其职业价值取向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三,除工作氛围因素外,工作满意度其余各因素与职业价值观各因素具有正、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资源的紧缺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给农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也催生了两型农业的概念和模式。转变高消耗、高排放的农业发展方式,要持续、稳定、协调地促进两型农业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切实需要提高科技对两型农业的作用机理,按照多元标准优化两型农业技术,围绕两型农业的功能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两型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的延误主要发生于交叉口,提高交叉口信号的运行效率对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建立了基于车辆平均延误、停车次数和通行能力的多效益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使用了粒子群算法进行编程求解。实际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求解出的优化配时方案降低了交叉口车均延误和停车次数,同时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综合改善了交叉口的多个指标,对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制一种粒子尺度适宜、悬浮性能好、衰减性能高的毫米波干扰材料,以轻质、中空的竹纤维为基体,采用化学镀法制备镍包覆竹纤维,检测了镍包覆竹纤维的常规理化性能与3、8 mm波衰减性能。镍包覆竹纤维的制备工艺为除油→敏化→活化→化学镀镍,镀液为碱性镀液。分析结果表明,竹纤维表面包覆较完整,包覆层为Ni/P合金镀层;镍包覆竹纤维粒径在350~1250μm,长径比为15~50,有效密度为2.45g/cm3,粉末电阻率为19.14μΩ.cm;常温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呈铁磁性。在分散密度7 g/m2条件下,以静态法测得镍包覆竹纤维衰减3 mm波13.6 dB,衰减8 mm波28.8 dB。镍包覆竹纤维衰减毫米波的机理为电损耗吸收、磁损耗吸收和散射。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3~5μm和8~14μm波段,以Ba(NO_3)_2-Mg-C_(42)H_(48)O_7和PTFE(聚四氟乙烯)-Mg-C_(42)H_(48)O_7为基础配方,开展了配方组成、质量流率、燃烧温度对红外辐射烟火剂辐射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并讨论了有关试验结果。文中指出PTFE是3~5μm和8~14μm波段都具有较高辐射强度的良好氧化剂,而可燃物C对于具有选择性辐射的富燃配方不能显著提高3~5μm和8~14μm波段的辐射强度;提高质量流率达一定程度后有效辐射率则下降;高温对提高近红外辐射强度适宜,但对远红外不可取。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开始以新的发展态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能更好的利用大数据,先要发挥出大数据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各种作用,也要对其社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在细致分析的同时,能针对其发展态势进行详尽的探讨,从而能让我国数据系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高层建筑的桩基础已逐渐向大直径、高承载力、施工速度快等方向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桩型。LS桩即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将通过工程实例对该种桩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实现城乡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劳动力转移途径的视角出发,揭示农地流转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005—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地流转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大于就地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散效应。城乡差距的缩小不仅需要推进以增收为目标的农地流转;还需要政府从财政和制度两个方面,为就地就业的农地流转和农业产业注入财政推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经济增长—福利分配"两个维度构建发展成熟度评价理论模型,分别对2000年和2013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成熟度评价矩阵将区域城市分成五种类型。结果表明,近些年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总体上不断提升,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失衡。需要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共同推进城市经济增长和福利普惠,进一步完善全国城市化发展的格局,提高全民参与新型城市化的可行能力,实现城市化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