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2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14篇 |
教育与普及 | 3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篇 |
研究方法 | 9篇 |
综合类 | 5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提高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精度,针对现有DAG-SVM用于解决多类分类问题固有的不稳定性结构以及\"误差累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区分度构建DAG-SVM的新方法。根据从不同测试点获取的故障数据信息,定义故障区分度,并以此为依据优化DAG-SVM的拓扑结构,从而消除DAG-SVM结构固有的不稳定性,获得稳定而较高的诊断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1vs 1\"SVM、DAG-SVM及其改进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诊断精度上有明显提高,对于模拟电路的故障诊断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简便的,用运动链的图直观地判断多杆机构瞬心求解顺序的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5.
试论我国古代家教的历史经验张泉福中国向有重视家教的优良传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家教资料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这是一笔极其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重温古代家教的有关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总结它的历史经验,弃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让这... 相似文献
6.
林学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0,12(1):57-61
用几何变换方法,解决了斜轧中毛坯咬入时,最先接触点及其特征角如何确定的计算公式。同时,为了便于工程应用,推导出一近似计算公式。从而使斜轧咬入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地电场对煤中瓦斯渗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煤层中瓦斯的渗流性质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在实验室采用三轴渗流实验装置和电场实施装置研究了电场作用对煤中甲烷气体渗流性质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电场后甲烷气体渗流速度比无电场时要大,并且渗流速度随压力梯度增大成线性增加;加电场后,煤中甲烷气体渗流量随电压(电场强度)升高近似成线性增大;煤化程度越高的煤导电性越好,甲烷气体在煤中的电动效应越明显;同时,加电场时,煤的等效渗透系数ke可用解析式表达.本文在实验室所开展的电场作用下煤中甲烷气体渗流性质的实验研究将为电场作用下煤层中瓦斯渗流及运移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外壁的人工挖孔桩桩侧摩阻与桩端反力共同作用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桩的外壁形状,提出使用新的锥形节桩并研究锥形节桩的变形破坏机理,得出新的倒锥形节桩可较大提高桩侧摩阻力、桩侧摩阻与桩端反力有着良好共同作用状态的结论,并通过工程实践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
美姑河流域牛牛坝公路泥石流灾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牛坝公路泥石流属于粘性泥石流,沉积区洪积扇典型,沉积物淤埋厚度12~25 m,泥石流在沉积区冲淤变动、加积特性显著,爆发周期3~5a.提出了泥石流隧道治理技术,拟定了治理结构方案,并进行了结构计算.以泥石流隧道附近的泥石流沟为对象,运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泥石流初始状态及峰值流量状态泥石流隧道及邻近泥石流沉积物内大主应力的变化规律,发现泥石流隧道顶部泥石流峰值流量出现8s以后沉积物及隧道结构内的大主应力才达到峰值.治理工程于2003年底修建完成,4a来经历了2次泥石流检验.现场观测发现,该防治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