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72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63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开发一类低信息速率和极低信息速率传输的卫星通信技术的背景,进一步阐述了研究的基础条件和难点、所采用的技术,最后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微观角度解释ZnO压敏电阻的导电机理,利用电声脉冲(PEA)法,对4种ZnO压敏电阻试样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空间电荷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呆表明,空间电荷和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与伏安特性曲线具有一致性,可以反映非线性特性.在小电流区,空间电荷与场强和电流密度呈线性关系,空间电荷的增加反映了晶界层表面态的减少和肖特基势垒的变化.小电流区到中电流区存在过渡区,过渡区的电流是由热电子激活和隧道电流共同构成.在中电流区,随着电流的增大,空间电荷会呈减小趋势,当耗尽层减小为零时,空间电荷会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3.
张翼然  朱山立  缪玲 《科技资讯》2009,(9):218-218,220
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使得机房的软件环境配置变得日益重要,本文从计算机房服务器配置,学生机安装,教师机配置着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熵的三维边界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特性的三维边界检测熵算子,通过局部窗口的熵来确定物体表面点位置,再通过窗口重心坐标确定表面方向,并给出了相应的快速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三维医学图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赝隙模型研究了氧化物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La1.85Sr0.15CuO4中^139La核自旋-晶格驰豫时间,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这一成功,进一步确认了赝隙模型,即氧化物高临界温度地材料核自旋-晶格驰豫时间的反常行为是来源于正常态下电子态密度在费米面附近存在赝隙。  相似文献   
6.
在ALGaAs/GaAs HBT E-M模型直流参数的研究基础上,对HBT的基区电流进行了研究,特别是针对BE结空间电荷区的复合电流和基区表面复合电流,因为在HBT的小偏置情况下,HBT的BE结空间电荷区的复合电流和基区表面复合电流在整个基区电流中占有主导地位。当BE结间外加电压为0.5-1.2V时,ALGaAs HBT的基区电流的计算机模拟值和测试值比较接近,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HBT的直流特性和1/?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7.
8.
合成了6个以DDQ(2,3-二氯-5,6-二腈基对苯醌自由基阴离子)和bipyO2为配体的轻稀土混合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摩尔电导和固体电导的测量及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性质。  相似文献   
9.
一年三次刈割苜蓿高度生长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种苜蓿在生长季内三次刈割各茬苜蓿高度生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各连高度生长呈“S”型增长,并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确定了各茬苜蓿高度生长最大速度值和两个时间特征值.此外,不同茬次苜蓿高度生长速度呈明显差异,二茬苜蓿高度生长速度最快,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所用的时间最短;同一茬苜蓿高度生长速度在不同年度的差异不明显.该研究为苜蓿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