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户需求可分的车辆路径问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辆路径问题中客户需求可分的新设想重新进行了问题描述和模型构造,根据该问题的特点,利用蚂蚁算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相应的优化算法.虽然在客户需求不大的情况下,分割客户需求并未产生比较理想的效果,但随着客户点需求与车辆载重的比例逐渐增大.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需求可分所带来的车辆需求数量和总行驶里程的下降都比不可分情况下要好很多,从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分割客户需求策略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智能体(Multi-agent)仿真技术对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方案、客流组织方案进行评估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对\"客流事件\"、\"服务流程\"及\"乘客流\"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利用三种\"元事件\"以组合的方式构建了七种\"客流事件\",从而实现了一种能够描述客流在车站内的复杂行为的统一模型.大量仿真实验表明,此模型不但能够显著降低建立仿真项目的工作量,并且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乘客在车站内的行为习惯.此外,模型还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易推广到其它场景,如大型体育比赛(奥运会、世界杯)、大型展览会(世博会)等条件下的观众疏散、交通组织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以GPS应用为代表的信息服务收费开始受到关注,文中就该问题从交通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首先就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设计了个体特征、信息价值,信息采纳和支付意愿4个隐变量,并根据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分别给出了描述这4个隐变量的可量化的19项显示指标,由此利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建立了反映这些隐变量和显示指标间关系的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使用LISREL软件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的拟合度,确认了结构方程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价值与信息采纳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弱,而个体特征对其余3个变量的影响都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乘务广义费用的城市轨道交通排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软件的优化方法.在引入乘务广义费用实现多目标优化的基础上,将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优化问题分为日班和夜班两部分解决.夜班归结为一个简单二分双向匹配问题,用Hungarian算法求解.主要讨论了日班在总费用最小的目标下,用禁忌搜索法(TS)求解.对乘务作业段的定义与划分、乘务广义费用的计算、TS算法和计算过程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文本类地铁应急处置流程存在的流程顺序关系不明确、流程执行人员模糊等问题,提出了基于BiLSTM-CRF(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onditional Random Field)的地铁应急处置知识抽取与推理方法。首先,利用BiLSTM-CRF方法对地铁应急处置流程的文本资料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完成文本资料的知识抽取;其次,选用TransD模型对识别后实体数据进行知识推理,从而完成以实体和属性对为节点、关系对为边的知识图谱构建;最后,利用Neo4j图数据库对构建的地铁应急处置流程知识图谱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iLSTM-CRF的知识抽取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均达到了90%以上,且基于BiLSTM-CRF的TransD模型的推理结果准确率提升了22.92%,保证了知识图谱构建的准确性,可为地铁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结构和设施设备特点,将其划分为车站-楼层-区域-设备的逻辑层次结构;利用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建模技术,提出了一套简洁而灵活的方法:通过3种几何线型类和4种设施设备基元类,以组合的方式构建车站所有设施设备模型,进而构建整个车站的空间结构模型.此方法不但能够利用现有AutoCAD工程图精确而快捷地建立客流仿真地图,并且能够以矢量图形的方式实时显示仿真过程. 相似文献
7.
铁路枢纽列车运行图结构的数据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铁路枢纽地区线路结构 ,研究了具有多径路特点的枢纽列车运行图结构的自动生成算法 .根据该算法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可实现对多径路铁路枢纽列车运行图系统中的车站、区间、列车运行径路、车站进路、列车时刻表等数据的一体化、可视化管理 . 相似文献
8.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母语负迁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会对学生造成干扰。结合教学实际,从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三个层面上分析母语负迁移对学生翻译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共线交路的四种基本形式,建立了车底独立与套跑运用条件下的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优化模型.开发了一个车底运用优化工具,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车底运用数量与共线段行车间隔、不同交路列车的开行比例、共线段及非共线段运行时分、折返站的折返时间标准及车底的运用方式(独立或套跑运用)等因素关系密切.最后给出了该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结构和客流特征条件下的共线交路形式,重点研究了共线交路列车运行图底图结构设计、车底套跑与非套跑的运用方式、列车运行间隔的合理匹配、列车首末班车与换乘节点衔接方案的优化、车场的有效利用以及列车延误的影响等问题,对共线交路列车运行图的铺画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