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6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无数烟草研究人员的基础研究为烟草农业现代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宝贵经验,将烟叶烘烤由人的主导转为机器智能控制这一问题的研究条件已然成熟.本文阐述了当前鲜烟叶素质判断技术、烘烤工艺匹配技术以及自动化烘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设想了烟叶智能烘烤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实现烟叶烘烤智能化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类带非线性扩散项和变时滞的中立型双曲方程在Dirichlet边界条件下解振动的一些充分条件.所得结果充分反映了时滞在方程振动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密实充填采煤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开采技术,能够够有效保护开采区域地面塌陷,有利于开采区域的环保,还能够有效控制开采区域岩层的运动。机械化密实充填采煤是目前采煤技术的主要手段,其利用机械采煤设施进行采煤,并在采煤的同时进行开采材料的回填。本文阐述了密实充填采煤的理论概念,研究了充填采煤岩层移动的等价采高理论,进行连续介质力学分析,探讨了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在L-拓扑空间借助于半开L-集和半闭L-集引入S~*-连通性,给出了它的一些等价刻画,并讨论S~*-连通性和S-连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我国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的发展概况以及在功能和技术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以三相电能专用计量芯片和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新型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控制器采用了独特的三相电能计量芯片ATT7022E作为信号采集部分的核心,充分利用其高精度和多功能的优点,对两路电源的电流、电压、频率以及相序等参数进行信号采集.单片机与ATT7022E进行SPI通讯,对数据分析处理并发出控制信号.  相似文献   
6.
以乌审旗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使用1987、1997、2007、2012年4期土地利用图,结合有机碳密度实测数据,在InVEST软件支持下对该旗生态系统固碳服务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1987—2012年25 a中,乌审旗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相对于该旗的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一定的“延迟”;乌审旗沙地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碳增汇潜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湿地保育等措施是适宜该地区有效的碳增汇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拥有几千年亘古不断的农业文明,乡村是民族的摇篮和国家的根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国家大厦的基础。乡村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乡村常住人口数量依然庞大,也在于近2.9亿农民工以及众多城市户籍人口依然与乡村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亲缘地缘联系,还在于乡村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及其对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一言以蔽  相似文献   
8.
将基于单隐层前馈神经网络(SLFN)提出的极速学习机(ELM)算法和邻域粗糙集理论进行结合,提出基于邻域粗糙集的极速学习机算法,采用邻域粗糙集对样本集进行属性约简,去掉冗余属性,利用ELM对约简后的数据集进行学习,并对数据样本进行预测。实验表明ELM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训练精度和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探讨国内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处理语言输入时能否有意识地同时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且Vanpatten的"意义首要原则"的3个假设就这些受试者而言能否得到证实。定量研究表明,国内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不能有意识地同时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因而Vanpatten的"意义首要原则"的3个假设也没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
基于潮位校正的中国潮间带遥感监测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间带位于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潮汐的动态性,潮间带的卫星遥感监测存在很大挑战,迄今为止还没有完整的全国滨海潮间带的相应数据.本文综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利用1995和2015年覆盖全国滨海的156景LandsatTM/OLI卫星影像,反演了中国滨海潮间带的时空分布,并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了潮间带开发的土地利用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潮间带变化的时空特征和潮间带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2015年中国潮间带总面积约为14070 km~2,其中潮间带分布面积最多的为福建省(18%),其次是辽宁省(15%)、山东省(14%)、江苏省(12%)和广东省(11%);面积最小的是海南省(2%).(2)1995~2015年全国潮间带面积净减少了1375km~2,减少约8.9%.全国不同省市潮间带面积表现了增加与减少不同的趋势,其中潮间带面积减少最多的是浙江省,面积减少为1189km~2;江苏省潮间带面积由1995年的全国第1缩减为第4.而福建省潮间带增加最多,达453km~2.(3)潮间带被开发利用的趋势持续增强. 1995年中国沿海潮间带被开发占用的面积为3490 km~2,到2015年达到4581 km~2.潮间带开发利用类型由农业用海为主(41.8%)转变为围海养殖;城镇建设占用比例也达13%.同时围垦中(在建/未知用途)的潮间带面积持续增长,由1995年的18.1%增长为29%.(4)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叠加的"挤压效应"造成了我国潮间带面积的减少.经济发展和滨海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