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的用地过程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为实现疑似用地问题的早发现,规范土地资源的使用,设计了一种基于本体知识库的建设用地疑似用地问题自动发现的技术路线。具体路线是针对目前疑似用地问题自动化判别方法研究的不足,借鉴本体知识库,对建设用地监管对象进行概念化表达,设计了建设用地监管对象本体。通过分析建设用地监管过程中的各类用地问题形成对应的问题指标;并构建对应的问题指标本体。基于监管对象与问题指标的关系构建相应的推理规则;并形成规则库。结合推理规则库与本体库进行自动化逻辑推理,发现疑似用地问题。最后通过案例实验,检验推理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体知识库的建设用地监管疑似问题发现技术可行,该技术能够为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提供一种问题实时发现的手段,对科学管理用地及进行用地决策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经验模态分解模型(EMD)和方差分解模型(VDM),系统分析1978-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35年间玉米产量增加1.50×108 t,东北区和黄淮海区的玉米生产优势进一步凸显;玉米播种面积效应和玉米单产效应分别为0.79×108和0.71×108 t,播种面积是中国玉米产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玉米产量以趋势增长为主,且存在3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玉米单产波动是准3年周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八大粮食产区看,黄淮海区玉米产量的波动量最大,其次为东北区和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区、东北区和黄土高原区自身的产量波动及其相互间的正向联动作用是中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黄淮海区和东北区的玉米产量波动量大且变化剧烈,应重点关注这两个区的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平原造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北京市平原造林相关数据,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对北京市100万亩的平原造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平原造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为325.89亿元,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调节气候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固碳释氧功能、降低噪声功能、固土保肥功能、涵养水源功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建设、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126个县域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1980—2012年河南省县域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并结合全国耕作制度分区测算粮食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县域粮食单产波动性增加,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先增大后缩小,县域粮食单产分布由正偏态转为负偏态,集聚程度先增强后减弱;2)县域粮食单产空间自相关显著,粮食单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粮食单产增加量自东向西阶梯性递减,东部平原县域的粮食单产增加显著;3)1980—2012年县域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局部分异显著,显著高高集聚(HH)类型区集中在黄淮平原东部和冀鲁豫低洼平原东北部,显著低低集聚(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区和黄海平原区西部;4)将河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11个二级增产类型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粮食单产增产潜力大;河南省总增产潜力约为1.27×107 t,黄淮平原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豫西山地丘陵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